公司帶動培育了一批食用菌養殖戶。自2007年創業成功后,張國進就牽頭高橋鎮建立食用菌創業孵化基地,為想創業卻沒有本錢、技術的人,免除前3年大棚等設施場地租金,免費提供技術培訓、銷售渠道。僅去年,就有40多戶當地農民加入了食用菌種植。到目前,公司已經培養了170戶養殖戶,他們年收入最高的有20多萬元,最少的也有5萬至6萬元。
生態效益
工廠化生產節約土地近50倍
一個60平方米的“車間”一年可生產金針菇8.4萬斤,而傳統的大棚生產,1平方米的土地可生產金針菇30斤,生產8.4萬斤金針菇,需要土地2800平方米(約4.2畝),與之相比,工廠化生產可節約土地近50倍。
公司從農民手里收購農作物廢棄物麥麩、玉米芯、稻稈等做成金針菇生長所需的培養基,采摘后的下腳料經過發酵用作雙孢菇培養基,種植雙孢菇的下腳料再加工成有機肥,用于公司綠色蔬菜基地,從而形成食用菌產業鏈的完美生態循環,使得農業資源得到綜合利用。
像扶持工業樣扶持高效農業
高效農業,指的是以市場為導向,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合理利用資源環境,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近5年來,長沙通過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307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30多萬農戶增收。高效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由于對農業產業認識不足,社會上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重工輕農”現象。張國進坦言,從2007年起,國進菌業已經投入5000多萬元。他說,對于工業企業,政府在稅收、土地、設備折舊等方面有一系列優惠政策。而對于農業企業而言,政策扶持力度卻小得多。他認為,高效農業也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他說,最大的希望就是政府像扶持工業一樣來扶持高效農業,這樣可以帶動更多的資金、技術到農村,促進農業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