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長沙縣國進食用菌全自動化溫控工廠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收獲食用菌。
鋼架搭成“廠房”,“廠房”被分成面積為一個個6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車間”放著用不銹鋼隔成的6層架子,每個架子上放著正在培育或是培育完成的金針菇。昨日,記者在位于長沙縣高橋鎮的湖南國進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內看到,這里的金針菇已經實現工廠化生產。公司負責人張國進說,這種生產方式既節約土地,又可以循環利用資源,公司用53畝土地,每年創造了7000多萬元產值。國進菌業的生產模式,成為長沙市高效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經濟效益
53畝地年產值有望達2億元
一個60平方米的“車間”,每一批可放3萬個菌包,每個菌包最終可長出0.7斤金針菇。按金針菇在工廠內正常生長時間為80天計算,一個“車間”一年可生產4批次菌包,這意味著,每個“車間”一年可生產金針菇8.4萬斤。現在,國進菌業一年可產金針菇3600多噸,平均每天有10噸金針菇投入到市場。“我們生產的食用菌約占長沙市場的1/3。”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目前,金針菇批發價格為3元多一斤,而價格高時,批發價可達10元一斤。張國進坦言,目前只有微利,但是到了下半年,特別是冬季,公司利潤就上來了。去年公司最高紀錄是一個月純賺180萬元。
公司現在是53畝地,還只建成了一期工程,目前正在進行二期建設。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后,國進公司金針菇日產量將達到30噸。到時,53畝地的年產值將達到2億元以上。
社會效益
國進菌業帶動近170戶種植戶
國進菌業現在有120多名職工,都是附近農民。他們年均收入可達4萬多元。此外,公司金針菇生長所需的培養基都是從農民手里收購來的農作物廢棄物,如麥麩、玉米芯、稻稈等。每年,公司原材料收購費用是1000多萬元,這都是實實在在為農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