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粗具規模。2013年,該縣發展椴木食用菌14萬架、代料食用菌2000萬袋,建設食用菌示范園區300畝,食用菌總產量達3200噸(干品),總產值2.4億元,菇農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今年上半年,該縣建成20萬袋以上園區10個,其中土城鎮龍坪村、白雞村,沙河鄉高峰村,青峰鎮東西店村4個園區食用菌種植規模達300畝180萬袋。目前,該縣20%的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從業人員達1.5萬人。
技術應用漸趨成熟。該縣栽培食用菌的歷史悠久,形成了一套高產、高效、優質的栽培技術,并被國家認定為“房縣黑木耳、房縣香菇地理標志質量控制技術規范”。黑木耳深孔、密植、噴灌栽培技術,使木耳生產實現當年點菌當年采摘;在推廣仿生態代料香菇“春栽”、“秋栽”的基礎上,房縣又探索推行了仿生態代料香菇“夏栽”生產方式,使房縣鮮菇年產量進一步提高。
龍頭企業不斷壯大。2013年,房縣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達到7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7個,聚達食品、神武山珍兩家企業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出口示范企業”,產品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房縣瑞豐食品有限公司引進黑木耳精選壓塊真空包裝生產線,興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聚達食品、神武山珍公司新建了標準化加工車間,食用菌生產加工水平逐步提高。
品牌創建成效明顯。2011年,房縣黑木耳被評為“十堰市十大農產品名片”、“湖北省十大名菜”、“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強”。在2013年國家農業部發布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報告中,房縣黑木耳、房縣香菇品牌價值從2009年的0.53億元、0.51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85億元、1.44億元,品牌強度位列全國第14位和第17位。
預計到2020年,房縣代料食用菌將發展到1.5億袋,產量15000噸,產值12億元,將建成鄂、陜、川、渝、豫五省食用菌集散中心,由全國食用菌名縣邁向全國食用菌強縣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