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慕名前往盧氏縣獅子坪鄉楊莊村,經過不斷的翻山越嶺、又路遇山體塌方道路受阻等情況,歷經六個多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目的地,記者見到了向陽食用菌研發公司的負責人---薛向陽。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薛向陽高中畢業后回到了楊莊村,在那個年代這里的人們就靠食用菌種植來增加收入,采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砍伐大量的樹木為代價,而且產量和質量都不高,大大制約了食用菌生產的發展。看到這種狀況,這是正處于年輕時期的薛向陽立志要改變這一現象,他南下江浙等地四處求知食用菌栽培新技術,買來各種食用菌栽培技術的雜志來學習。又不斷的到山上尋找原始菌種,在自己的試驗場里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也沒能使這位鐵了心的漢子屈服,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研發出了向陽2號食用菌種。這種菌種的最大特點是高產、優質,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大大的降低了食用菌生產風險,更加穩定和提高了收入。正是有了這樣的優勢,向陽二號食用菌種走出盧氏面向全國遠銷二十多個省、市。周圍群眾看到了他的成功,紛紛前來學習,薛向陽也都無償的傳授技術和服務。后來他又和盧氏縣食用菌研究所的同志們一起研發了袋栽香菇延續出菇栽培技術,這項技術研發成功,充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提高食用菌產量和質量,增加了效益和收入。延續出菇周期的主要途徑為,采用春季出菇后的菌袋,加強出菇設施建設,利用綠白膜、反光網的反光原理,有效降低高溫季節菇棚內的溫度,并按照香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加強水分、光照等方面管理,使菌袋提高產量百分之三十以上。為了節省木料,他又徹底改造以木質棚架為載體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全部換為以鋼材結構的架體,采用鋁箔透氣網遮陽和地面全覆蓋黑膜的方式來保證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在薛向陽的食用菌生產大棚里記者看到所產的黑木耳個大質厚,長勢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