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牡丹江市還重點扶持了牡丹江中龍、龍飛、黑寶,海林北味、晟鴻,林口富通、巖手等一批食用菌行業的后起之秀,發展以食用菌產品為原料的精深加工,促進了食用菌產業與工業的緊密結合。
曾幾何時,在栽培上的一家一戶,在經營上的單打獨斗,造成了菌農與市場不能有效對接,成為影響牡丹江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陽明區磨刀石農民王金蓮每年靠種植黑木耳養家糊口,她家的黑木耳年產量達一噸左右。近年來,她感覺黑木耳種植容易銷售難,若把所種植的木耳賣給二道販子個人獲得的利潤率太低,個人到市場去賣又浪費時間太多,她正準備向龍頭企業靠攏。
2009年,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東寧雨潤綏陽黑木耳大市場落地生根,多年來的大力培育,該項目已成為這個市輻射全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的重要食用菌交易窗口和平臺,躍居國內食用菌第一批發交易市場,市場交易量突破250萬噸(鮮品),占全國黑木耳交易總量的三分之二,“綏陽耳”開始享譽全國。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加強與銷區的互動,牡丹江市還相繼扶持了海林市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牡達農副產品物流園、寧安市源豐果菜物流園區等多個市場集群,由掌控“一耳”買賣,向全菌種集散方向發展。目前,全市食用菌專業(綜合)市場已達6家,總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總投資額超過18億元、擁有商戶1496戶,年可實現交易量274萬噸、交易額突破133億元,銷售區域遍布于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現在大宗交易,從干貨、鮮品等“原字號”,到后來的食用菌糖果、飲品等深加工產品輸出,依靠龍頭企業的強大帶動作用,牡丹江市的食用菌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升級,產業鏈條也在不斷向外延伸,如今的牡丹江食用菌產業已經擺脫了單兵作戰的傳統產業模式,快步走在集群發展的產業化經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