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隨著記者團到朔州采風,在山陰縣,參觀了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的現代化蘑菇生產車間,印象非常深刻。
公司董事長吳風明介紹說。他以前從事煤炭生產,這個項目是一個轉型項目,以雙孢菇種植為主,集生產、科研、加工、銷售、商貿于一體。項目總投資5.5億元,占地2000畝,擁有現代化菇房320間、現代化發酵隧道200條,并配套建設罐頭廠、蘑菇廢料有機肥廠、蒸汽廠等,目前是亞洲最大的雙孢菇種植、生產基地。蘑菇在這里進行的是工廠化的生產,效益不錯。
雙孢菇俗稱口蘑,味道鮮美,在市場上售價不低。去年,筆者還曾經在武鄉縣采訪,那里的農民也反映種植雙孢菇的效益不錯。因為供不應求,農民急于擴大生產規模,甚至建議筆者也來投資。
宇昊蘑菇是種植在工廠化的車間里,溫度濕度都有專業設備保證,所有生產設施都呈現現代化的氣息;而武鄉農民的蘑菇生產設施簡陋,不過是簡單的磚房,其他條件也很簡陋。但是二者生產出的雙孢菇卻是一樣的可愛,估計二者在市場上賣的,也是同樣的價錢。
這種比較是很有意思的,二者雖然種的是同一種蘑菇,但走的是兩條不同的路徑。宇昊蘑菇投資大,檔次高,效益好;武鄉蘑菇投資小,設施簡陋,生產成本低,效益也不錯。
這種比較告訴我們,投資同樣的項目,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路徑。一種追求高大上,各個方面檔次都高,結果自然有競爭力;另一種,因陋就簡,能省一個是一個,省下的就是賺到的。因此走哪一條路,還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
筆者跟吳風明交流過武鄉農民的蘑菇模式,他認為,蘑菇工廠化生產在世界上已經有上百年歷史,雖然一次性投資大,但一年能生產五茬,而武鄉農民的蘑菇模式,一年能夠生產兩茬,各方面比較下來,蘑菇工廠化生產模式,必將沖擊農民簡陋的磚房生產模式。
在朔州采訪,一路看到肉羊實現了規?;B殖、牛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這表明,在農業生產領域,引入工業化生產模式,是一個明顯的趨勢,而這必將對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產生極大沖擊,帶有革命性變化,順應這種趨勢,有助于把握時代所賦予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