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被肥西縣人民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稱號、歷任科技特派員、連續三次被評為“優秀科技特派員”、鄉親們口中的“蘑菇大王”,這就是肥西縣花崗鎮的“獨臂教授”——丁倫保。
菌菇里做出大文章
丁倫保的蘑菇事業,始于20年前。如今,一朵朵菌菇已經開遍了安徽肥西、肥東、長豐,海南、溫州、江西樂平、四川南充、新疆和田等等地方。丁倫保對這些蘑菇,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注重技術開發。他開展了蛹蟲草栽培、桑樹枝木耳栽培等6項技術研究,特別是“長稻草秸稈立體栽培”和“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兩項技術,為推進食用菌發展和減輕秸稈焚燒做出了特殊貢獻。2013年他研發的3個新品種,不僅適應性強,口感好,而且比同類品種產量高出20%,現已是安徽省秀珍菇的主打品種。丁倫保對不同的養殖戶有不同的技術支持,對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農民,利用油菜秸稈、殼類等原料,開發了簡易菌包,只要保證菌包的溫度、濕度就能夠生長;針對有樹苗種植的,利用空間優勢,在樹苗的空地間鋪上稻麥草,利用家禽糞便施肥,撒上菌種,菌菇就能夠在樹苗間生長。
事業蒸蒸日上卻遭劫難
丁倫保除了自己鉆研食用菌技術之外,還將助農致富作為己任,每年有300多天都呆在田間地頭,為農民現場解決種植難題。多年來,他撰寫了50多篇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文章、有12000多人接受他的技術培訓、帶動5000多農民發展食用菌而脫貧致富、免費給農民發放技術資料及光盤3600多份。
菌菇里做出大文章
丁倫保的蘑菇事業,始于20年前。如今,一朵朵菌菇已經開遍了安徽肥西、肥東、長豐,海南、溫州、江西樂平、四川南充、新疆和田等等地方。丁倫保對這些蘑菇,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注重技術開發。他開展了蛹蟲草栽培、桑樹枝木耳栽培等6項技術研究,特別是“長稻草秸稈立體栽培”和“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兩項技術,為推進食用菌發展和減輕秸稈焚燒做出了特殊貢獻。2013年他研發的3個新品種,不僅適應性強,口感好,而且比同類品種產量高出20%,現已是安徽省秀珍菇的主打品種。丁倫保對不同的養殖戶有不同的技術支持,對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農民,利用油菜秸稈、殼類等原料,開發了簡易菌包,只要保證菌包的溫度、濕度就能夠生長;針對有樹苗種植的,利用空間優勢,在樹苗的空地間鋪上稻麥草,利用家禽糞便施肥,撒上菌種,菌菇就能夠在樹苗間生長。
事業蒸蒸日上卻遭劫難
丁倫保除了自己鉆研食用菌技術之外,還將助農致富作為己任,每年有300多天都呆在田間地頭,為農民現場解決種植難題。多年來,他撰寫了50多篇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文章、有12000多人接受他的技術培訓、帶動5000多農民發展食用菌而脫貧致富、免費給農民發放技術資料及光盤36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