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位于遼寧省東部山區的岫巖縣,有著種植食用菌的天然地理氣候條件,自上世紀70年代起,蘑菇種植就成為當地農戶的副業,尤其在近幾年內,岫巖的小蘑菇發展成為大產業,掀起了特色農業的大波瀾。為了迅速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岫巖縣以加強科技研發作為動力,著力推進全縣由菌種需求大縣向菌種研發大縣、供應大縣轉變,通過建設研發企業和機構,對食用菌菌種、生產流程、新技術、新產品等進行研發和推廣,促進食用菌品種品質進一步提高。
日前,從岫巖牧牛鎮獲悉,當地菇農大部分都種植的新品種:808蘑菇,此種蘑菇品質好且更適合出口,據南馬村的菇農朱慶華介紹,香菇分白面、黑面和花菇三種,大部分是黑面菇每公斤售價7元左右,最好的是花菇每公斤可以賣到18元左右。朱慶華說,新品種香菇平均一個菌段就能帶來4元純利潤,相比過去的傳統香菇,效益翻了一番。
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蘑菇廢菌袋,南馬村華陽食用菌合作社去年投產蘑菇廢袋再利用項目,通過先進的設備,廢菌袋經過過水洗和攪拌,通過傳送帶進入廠房內部粉碎、加溫、抽條、切割成顆粒并用于生產菌段。該合作社理事長趙佩賢介紹,牧牛鎮每年種植蘑菇1.25億段左右,蘑菇廢袋總量在700噸左右,以往傳統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將菌段廢棄,既是資源浪費又污染環境。現在,這種新型設備將使廢袋實現二次利用,700噸廢袋可變成380噸成品顆粒,再次投入使用。新設備投入使用以來,每天處理廢袋5噸左右,生產成品2噸左右。
日前牧牛鎮成立了食用菌協會,通過充分發揮協會作用,規范全鎮的香菇交易,并成立了相關的監事會,不定期的對全鎮的香菇交易進行監督檢查,引進香菇深加工企業,使香菇從單一的原料出售轉變為高檔次、高附加值的成品加工基地,推動當地的香菇產業走上規范化道路,并致力打造當地具有影響力的香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