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潛力 政府發展信心足
“2014年,通江縣將主要抓以小通江河域為主的銀木耳產業帶,大通江河香菇和藥品食用菌,低山區的蔬菜食用菌,力爭全年種植面積達5.5萬畝,鮮品達18萬噸,產值突破20億元。”縣銀耳科研所副所長茍海峰說。
為提升食用菌產業,通江縣把以通江銀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作為支柱特色優勢產業,加大產業培育力度,以園區建設為中心,以基地建設為重點,通過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助推銀耳產業的快速升級。
同時,通江縣還積極提升食用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009年,通江縣與相關單位合作,開展通江銀耳“太空育種”試驗項目。 2011年11月1日至17日,搭載有24支通江銀耳菌種(菌絲)的“神舟八號”飛船飛向太空,進行為期17天運行并與“天宮一號”飛船二次交會對接,從而培育出了優良的“航天菌株”。
目前,太空銀耳已進行完菌株篩選、銀耳原種制備、香灰銀耳菌絲配對試驗、育種小試、育種中試,正對篩選出的優良菌株進行試點栽種。2015年,太空銀耳的種植將全面推廣。
借著改良品種的機遇,以通江銀耳為主導產品,集食用菌科研、生產、加工、檢驗檢測、流通、文化和旅游于一體,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中國·通江銀耳產業園”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之中。
與此同時,通江縣還成立了銀耳科研所,建立了“四川省食用菌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目前,通江縣食用菌產業初步形成“兩園”(楊柏—周子坪、碧山—梓潼食用菌產業園區)、“三帶”(以小通江河為主的銀木耳產業帶、以大通江河為主的香菇產業帶、以城郊低山區為主的鮮食型食用菌產業帶)的生產發展格局;建立食用菌基地鄉(鎮)25個、專業村75個;全縣常年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戶5萬余戶,占全縣農戶總戶數的25%,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專業大戶3000余戶,食用菌年生產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專業村達30個。其中,碧山村被列入農業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行動100個示范聯系村之內。全縣食用菌流通和精深加工專業企業達10余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加工能力。初步形成了涪陽銀耳專業市場、鐵溪香菇交易市場和縣城食用菌產品集散地。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