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進諾水河鎮梓潼村,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的銀耳大棚,縱橫交錯的水泥路,硬化的溝渠和現代化的灌溉設施。這就是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設的標準化椴木銀耳產業園區。2013年,該公司共投資2000多萬元,在周子坪、陳河、梓潼村建立了三個銀耳生產基地,種植椴木銀耳180多萬段,實現產值達3500多萬元,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1200余人次。
而這,只是通江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通江縣大力發展以通江銀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2013年,全縣種植面積達5.1萬畝,產鮮品達16萬噸,產值達18.2億元,5萬耳農實現增收致富。食用菌產業逐漸成為通江縣的特色支柱產業。

市場好 業主投資信心足
通江縣群山起伏,植被溫和,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合食用菌的生長,更是銀耳的發源地,有“中國銀耳之鄉”的美譽。
2004年,通江銀耳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1年,通江銀耳搭乘“神八”遨游太空。受此帶動,通江銀耳更加暢銷全國,并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并且價格也持續走高。
“前幾年,我在大城市工作,很多朋友聽說我是通江人,紛紛讓我給他帶正宗的通江銀耳。我們通江的銀耳在外邊是高端宴席的寵兒,也是饋贈的佳品。”通江達海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發明說。
正是看到通江銀耳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市場潛力,楊發明毅然放棄了大型企業高管的工作,于2012年9月返回通江注冊了四川省通江達海有機農業有限公司。2013年,該公司接種青杠椴木有40多萬斤,銀耳總產量1.5萬斤,各種銀耳產品一投入市場就大受歡迎,供不應求,實現銷售總額500多萬元。
發展通江銀耳僅僅一年,就有如此好的收益,讓通江達海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對進一步發展壯大充滿了信心。“當太空銀耳全面投產的時候,通江銀耳的發展將迎來最輝煌的時期。”楊發明說。
而良好的市場,也促進了通江銀耳的深加工業的發展。
走進通江縣光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只見流水生產線上,一朵朵潔白的銀耳經機器壓縮,就變成晶瑩剔透的一片,再經過精美包裝,就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據公司董事長何光泰介紹,公司生產的壓縮銀耳、壓縮黑木耳不僅是四川名牌產品,更是走出國門,遠銷日本、俄羅斯等多個國家。
而作為食用菌龍頭企業的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從2005年起就開始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歷經八年,研究出銀耳膠囊保健產品,進一步提高了通江銀耳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目前,公司研制成功的白耳金牌首烏銀耳膠囊,具有降血脂和通便的功能,成為通江縣首個獲得國家專利的產品,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屬全市首家健字號食品,產品即將上市,它將帶動通江銀耳產業發展。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