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三明市農業局食用菌站、省農林大學菌物中心、尤溪縣農業局專家協同到尤溪縣中仙鄉吉安村考察、鑒定這兩年該村盛產一種可食的野生菇。經鑒別,該菌種為野生珍稀食用菌——松果傘。這是繼去年明溪縣夏坊鄉鑒定發現大群落生長可食的青面紅菇(當地農民稱“銅腳菇”)后,又發現的一個大群落生長可食的野生菌根珍稀食用菌。
據了解,此菇尤溪人多稱麻菇、火灰菇。我市尤溪、大田、沙縣、將樂等縣均有分布,味道清脆香美。吉安村海拔700米,有松、闊混交林3000多畝,目前能長松果傘的林地約600畝。此菇每年8-9月生長,盛長期約15-20天。考察當天,該村食用菌合作社收購松果傘鮮菇達1000多斤,每斤鮮菇收購價25元。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收購鮮菇可達10多噸,可為農民增收達50萬元以上。省農林大學菌物中心和市農業局食用菌站專家建議該村像紅菇一樣做好林地管護和開展人工林下增殖試驗等工作,以期在人工林下增殖技術上取得一些突破。尤溪縣委、縣政府和中仙鄉領導也非常重視此項工作,將把它作為林下經濟開發和農民增收的一項工作來抓。
松果傘鑒定結果:
學名:松果傘Amanita strobiliformia(Vitt.)Quel。
別名:麻菇、火灰菇、污垢菇、松肉菇、松樹菇(福建)、松樹菌(廣西)、瘌肚子菌(四川)、牛糞菌(云南)。
分類地位: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
形態特征:子實體大,灰白色,有帶灰色的絮狀大鱗片。菌蓋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開傘后平展,直徑9-16cm,邊緣具條棱。菌肉白色,離生,較密,寬,不等長。菌柄圓柱形,長12-20cm,粗2.5-3cm,基部膨大并成假根狀,內部實心或松軟。表面有絮狀或絨毛狀鱗片,老后漸脫落。菌環生菌柄的上部或靠頂部,易脫落。菌托由絮狀鱗片組成,易脫落。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橢圓形,內含一油滴,7.6-12.5μm×7.5-8.8μm,糊性反應。
生態習性:春至秋季在馬尾松或闊葉林地上單生或群生。
分布地區:江蘇、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西藏等。
經濟用途:此菌具有較濃的硫磺氣味,我省和廣東、廣西、四川均有人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