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綏陽林業局緊緊圍繞森工總局“四八四三”戰略部署和“一局一業、一場一品”的林下經濟工作要求,堅持打生態牌,做生態文章,走出了一條以黑木耳為龍頭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林下經濟發展路子,實現了林區經濟穩步增長和職工群眾持續增收。
該局把黑木耳產業作為的最重要的富民產業,著力打造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業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一是提質增效,打造發展新優勢。作為富民主導產業,該局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通過不斷探索推廣新技術,使黑木耳產品不斷提質增效,逐步實現了由傳統的大耳生產向小孔栽培的轉變,并都進行了春耳秋管,黑木耳產業不斷做大做優做強。該局在“學、講、帶、推、幫”五個字上做文章,施推手。“學”即:組織各單位黑木耳生產大戶到棚室吊袋木耳搞得較好的東寧縣大城子村現場參觀,學思想,學技術,學經驗,看成果;“講”即:從水、電、管理費、產量、產值等細節入手,對棚室吊袋木耳的可觀效益在職工群眾中分析講解,廣泛宣傳,增加了解,打消顧慮;“帶”即:要求各單位班子成員帶頭發展棚室吊袋木耳,為職工群眾示范打樣,擔險探路。全局共建設吊袋大棚94座,生產吊袋木耳200多萬袋。“推”即:適時召開現場推進會議,到棚室吊袋示范單位實地參觀、大力宣傳棚室吊袋木耳的優勢和市場前景,增進了職工群眾發展信心;“幫”即:林業局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為發展棚室吊袋木耳的職工每個吊袋大棚提供補助資金5000元。由于該局做好“五字”文章,加之棚室吊袋栽培木耳具有“兩節(節水、節電)、三省(省工、省力、省地)、三高(高質、高產、高效)、便于管理、綠色無公害”等優點,激發了職工生產積極性。目前,該局共建設吊袋大棚490座,生產吊袋木耳1200余萬袋。
2012年,該局黑木耳一項,實現全局人均收入9282元,占職工家庭總收入的51%。一是山上林場所從事黑木耳生產人員13000人,僅此一項增加從業人員收入26000元,黑木耳生產已成為該局各家各戶經濟收入的主財源。二是扶壯龍頭,增添產業化發展新動力。加大了對以加工菌種、生產液體菌包為主的林河菌業有限公司增產扶持力度。在黑木耳產業上,該局已走上了菌包工廠生產、產品精深加工、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化發展軌道。(龍江綏陽局實現“小木耳”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