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洲區發展食用菌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起步,主導品種以雙孢蘑菇為主,生產方式由家庭搭建菇棚種植為主。隨著形勢的發展、產業化程度的推進,食用菌產業品種單一、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的傳統種植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形勢需要。根據這一變化,近年來,新洲區委、區政府緊扣“調整、轉型、升級、提高”八字方針,堅持在轉型中發展、在調整中提升,狠抓科技與資金的整合,加速推進全區食用菌產業向縱深發展,產業調整出現可喜的變化,出現了由單一型的農戶生產向企業、農戶二元型生產發展,由草腐菌單品種(雙孢菇)向草腐菌、木腐菌多品種發展,由傳統的作坊式生產向工廠化、專業化生產發展。
目前,全區食用菌生產形成了以杏孢菇、金針菇、雙孢菇為主的“三足鼎立”格局。天添公司在原日產杏孢菇7000袋的基礎上,今春實施改建工作,目前二期擴建工程正在施工,通過改擴建日產量將提高到3萬袋;申綠公司新建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線已于8月中旬投產,規劃日產5萬瓶,現已日產達1.8萬瓶,鮮菇產品將在10月批量上市;長華公司年產1萬噸的雙孢菇工廠化生產項目正在緊張施工,生產廠房已于8月上旬封頂,計劃在翌年3月投產。在大力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同時,天添公司積極探索菌糠的綜合開發利用,試生產豬肚菇、蟹味菇;申綠公司積極利用菌糠生產有機肥,通過開發菌糠、廢料資源,以期實現產業的多梯級循環和多途徑增值。全區食用菌產業轉型初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