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在海峽兩岸(漳州)農業硅谷的食用菌生產車間,整條生產線正在全速運行,工人們在機器幫助下,完成食用菌挑選、加工以及包裝。與傳統家庭作坊式的食用菌種植不同,這里的生產過程是在一個巨大的工廠內,并在流水線上完成整個過程。
在生產車間,只見金針菇生產像圖書館一般,擺滿一排排的架子,正在培養的食用菌都在架子上。萬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柯建平介紹,他們的農業生產不
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方式,而是從田野搬進生產車間。一期項目于去年10月20日投產以來,產能持續提升,每天可生產10萬瓶40噸左右的金針菇。
隨之而改變的,是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柯建平介紹,傳統家庭作坊式的培育方式,因為菌種不純,提高食用菌產量難,而他們是選育優良食用菌菌種,并進行提純、復壯、繼代培養,再制成母種,轉接液體菌種后,再用來擴大培養生產種。為了進一步確保高產量,他們這樣的農業企業對標準化有著很高的要求。“各種原材料都要按指定配方、按指定數量要求配料后,經過實驗室的再三處理才能移植到室內進行大面積的培養。”負責科技攻關的常務副總經理李博表示,食用菌只有經過高壓滅菌、冷卻接種、凈化控溫培養等數道工序后,才能從實驗室中的滿瓶菌絲轉移至出菇房出菇,再經包裝后低溫儲存配送。
這種顛覆了傳統農業概念的工廠化生產方式帶來的是農產品產量驚人的提高。據了解,現在每天生產鮮金針菇大部分銷往福建各地及浙江、廣東、上海等周邊地區,一部分出口香港、東南亞等地。全部投產后,日產量可達近百噸,全年可達3.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