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相山區以郭王村食用菌合作社發展為抓手,積極推行“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村黨建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核心帶動作用,實現了黨建、發展、富民共贏,探索出一條黨的建設與經濟發展、黨的工作與農民致富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郭王村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6月,成員主要是郭王村的食用菌種植戶,最初入會者只有7戶,在鎮、村黨組織的引導下現在會員發展到近百人。2010年4月,合作社黨員自發申請成立了特色產業黨支部,并在致富能手中發展黨員,黨員也由最初的六七名發展成現在的27名,如今黨員個個都是致富能手。目前,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運行,堅持民主管理、誠信經營、講求效益,經過六年多運作,食用菌種植面積擴大了,食用菌產量增加了,生產要求更高了,食用菌品質越來越好,食用菌名聲越來越響,食用菌成了郭王村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隨著合作社社員的急劇增加,為保證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和規范運作,從合作社創建之初,村黨組織和食用菌合作社的黨員干部就合作社的運行體制機制動足了腦筋,制定了生產、銷售、管理、監理、宣傳、開發等方面的運行規則。他們堅持按規章辦事,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的管理原則;采取提取公積金,按交易返利,按股分紅的分配方式;執行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收購、統一運輸、統一銷售的運作流程,從而保證了食用菌合作社的健康運作。
同時,合作社特色黨支部與淮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黨支部結成產學研共建對子,食用菌種植小區為大學生提供實驗基地,淮師大每年幫助合作社改進種植品種,提高產量,達到結對雙方互利共贏。
食用菌合作社的運作步入正常軌道,經濟效益不斷顯現,社員們的收入不斷增加,食用菌合作社里的黨員干部沒有忘記黨員身份,沒有忘記尚未脫貧致富的群眾。在黨支部的倡導下,實行合作社里的黨員干部聯戶制度,合作社黨員每人都與1-2個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在黨支部和黨員干部的倡導和影響下,郭王村及周邊村的村民們也紛紛搞起了自己的食用菌種植,并強烈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黨支部成了推動老百姓致富的加速器。(原標題:郭王村探索農村黨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