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木耳長勢良好
在泗村店鎮前屯村村東一塊地里,整齊擺放著一個個圓柱形的“墩兒”,走近看,這些“墩兒”實際上是一個個食用菌袋,每個菌袋上都長滿了肥厚的木耳,大片的像豬耳朵,小片的像貓耳朵,十分誘人。據正在采摘的工人介紹,這是該村今年新引進的東北“天伊”黑木耳,口感好、產量高,適合農村家庭發展庭院經濟。
黑木耳是一種大眾化消費的菌類,營養和藥用價值很高,盛產于東北地區。近年來市場需求和價格不斷上升,發展前景廣闊。前屯村兩委班子通過多次去木耳主產區考察、學習,并與東北的食用菌栽培專家聯系,研究食用菌在本地的栽培和培養,通過無數次的實驗,最終引進了木耳的種植技術,并把它作為村里發展庭院經濟的新品種。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靳發介紹,種木耳和種傳統農作物不太一樣,對技術要求高,從育菌、養菌到消毒,沒有一定的種植經驗是種不好的,所以最初并沒有多少村民敢于嘗試種植。但在村里的支持下,不少農戶已經開始種植并有了收益。靳發說,東北黑木耳先后三期菌種培養的溫度都要嚴格控制,一般室溫要保證在26度左右。一級菌種在菌管里培養,90天后在菌罐里進行二級培養,50天后緊接著進入菌袋進行三級菌種培養,再經過40至50天,便可將長滿菌絲的菌袋扎眼后移入地里平地擺放,也可將菌袋重疊擺放搞立體化栽培,菌袋可以放在自家庭院,這樣將有限的庭院充分利用,既節省土地和工時,又能增加效益。菌袋放置好后還要進行遮陽處理,每天均勻噴水兩到三次。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進行木耳采摘了。
木耳生長周期短,可反復采摘,一周采摘一次,最多可摘六到七次。據了解,前屯村引進的黑木耳,除去先期的投入,一畝地最終的效益大概在八千到一萬元,春秋兩季就是兩萬元,比種其他農作物收入翻幾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意養生。黑木耳作為養生佳品市場前景廣闊。靳發希望通過今年的嘗試帶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東北食用菌的引進和種植當中,帶動老百姓共同致富。(東北黑木耳落戶前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