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耳是綠色有機食品,可以隨手摘下來吃
木耳本來是長在樹上的,后來人類掌握了人工培育木耳方法,在地面上工廠化培育木耳。而遼寧全禾菌業利用立體栽培系統,讓黑木耳又回到了“樹”上,并且在光照、通風、噴灌等方面模擬大自然生長條件,還給木耳播放小鳥叫聲的音樂。木耳幸福成長,被稱作“幸福”木耳、“會說話”的木耳。
袁隆平使水稻畝產量達到1000公斤,遼寧全禾菌業科研領軍人物劉永昶則使黑木耳畝產5000公斤。這震驚世界的數字緣于全禾研發采用了黑木耳立體栽培系統。全禾菌業具有30年科研積累,為實現木耳上“樹”奠定了雄厚的科研基礎。關鍵是為木耳量身定做什么樣的“樹”。經過多次設計組裝,現在使用的架子已經是第七、八代產品了。每組架子共分四層,每畝地空間能吊掛孕育黑木耳的菌包5萬袋。每茬菌包結木耳3個月。如果每畝地空間一年懸掛兩茬菌包,則是10萬個菌包。每個菌包至少盈利六七元錢,10萬個菌包至少盈利六七十萬元。玉米畝產值基本是1000元,采用立體栽培模式,木耳畝產值是玉米畝產值的600倍!菌包也可以在平地培育,每畝地可以擺放1.5萬個菌包,遠遠少于立體栽培每畝地吊掛5萬個菌包這個數字!每畝地架子成本僅3萬元,而且可以重復使用。全禾菌業最近研究出了每組五層的架子,投入使用后,畝產產值還要上升!
全禾菌業黑木耳立體栽培技術今年榮獲國家專利,并開始向全國推廣。全禾菌業在大廟鎮大廟村設立了黑木耳立體栽培基地。丹東、大連、綏中、山東、山西等全國各地的單位或個人來此取經。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引進黑木耳立體栽培模式的產業基地已經達到七八家。其中包括山西太原、大連金波集團、大連春暉集團等。丹東東港為了引進黑木耳立體栽培模式,特意規劃了高科技農業示范區。全禾菌業向這些加盟基地供應菌種,提供生產菌包的機器、噴灌機等一系列設備,輸出技術員,提供技術指導。
近日,記者在全禾菌業大廟鎮黑木耳立體栽培基地看到,水以霧化的形式在噴灑木耳,連播放鳥叫聲的音箱都是一朵朵大蘑菇,模擬的都是大森林環境。灑水時,架子前經常出現彩虹。這里的木耳簡直生活在童話世界!劉永昶木耳作為綠色有機食品完全具備出口條件,正準備向日本、韓國出口。
近水樓臺先得月,全禾菌業帶動了大廟鎮農民致富。當地農民張鐵軍與村民聯手,成立了雙軍黑木耳合作社。當地農民急需黑木耳菌包發展產業,張鐵軍從中發現了商機,他與合作伙伴成立了菌包廠,日產菌包2萬個,目前已經預訂出30萬個菌包。目前,很多當地農民都因從事菌業生產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