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鎮太和基地黑木耳喜獲豐收
“簽了合同心里就踏實了,下半年我的一畝多地也將納入基地進行黑木耳種植,在家不比外面掙的錢少。”1月7日,雪后的陽光溫暖著嚴冬大地,在溆浦縣江口鎮上斯文村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排隊一個多小時后如愿與春和公司簽訂種植合同的村民米貴花欣喜地說,當天,全村共有120戶農戶與公司簽訂了種植合同,而讓群眾種植黑木耳熱情高漲的,正是“春和”模式下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僅三年時間,溆浦春和現代農業公司由最初的400畝基地、300戶種植戶,發展到現在的6000畝基地面積、1866戶種植戶,并擁有2個子公司和5個分公司、下設50多個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集黑木耳生產、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而創下這個傳奇的,正是公司董事長肖喜林開創的“春和”懶人農業發展模式。
創業:高科數碼走向希望田野
1968年,肖喜林出生于溆浦縣水東鄉銀湖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0年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教師。為了追求人生的更大價值,肖喜林一邊教書,一邊醉心于教學儀器的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反復的實驗、鉆研,肖喜林發明了一種名叫磁鐵式中學物理演示線路板的科教儀器,并申請了專利。擁有了專利產品的肖喜林底氣更足了,下定決心在創業路上狠狠的“拼一把”。
肖喜林(左1)到基地了解黑木耳生長情況
1996年9月,肖喜林與同樣懷揣夢想的兩名同事一起,創辦了盧峰鎮教學儀器廠并任廠長,以自己的專利產品為主打,進入教學儀器領域,并推出一種用于教學、各類會議、產品演示的新型電子產品視頻演示儀,在教學儀器行業中蒸蒸日上的情況下,他又把目光瞄準了教學電子行業,2006年,公司與瑞典Anoto公司、國防科技大學基礎部聯合研究開發一種新型電子數碼產品天幾掃描筆,產品獲高新技術產品稱號,企業被授予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并作為湖南省的企業代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創新展覽會”,受到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關注和高度贊賞,公司的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推廣項目。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肖喜林,骨子里始終對農村、農民有一種深深的依戀。事業成功之后的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反饋社會,為家鄉群眾獻一份力,帶動父老鄉親共同走上富裕路。秉著這個理念,帶著那顆眷農、惠農、助農的心,肖喜林開始尋找新的發展項目。2008年,經過反復考察,肖喜林發現了黑木耳種植這個項目。通過了解得知99%的黑木耳生長在中國,而中國目前黑木耳產品出口多年受不能標準化生產的影響,只有云南、福建等地有小規模的栽培,得不到國際認證。為此,他決定引進液體菌種技術,首先解決菌種問題,使整個過程有標準可依,為申請國際論證打好基礎。產品有廣闊的市場,他決心在農業產業化上進行投資,創辦一個現代工廠化農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