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金鄉縣化雨鎮袁集等村,到處都能看到一輛輛大卡車正在裝運金針菇,種植戶老周一邊忙一邊跟我們介紹說:“我家搞了4個金針菇大棚,每年能收四茬菇,一斤營養基就能產出0.6斤金針菇,一年每棚菇大概能賺7萬元左右,現在第一茬菇已經豐收啦,一斤能賣三塊六,這第一茬就把成本給賺回來了,用完的菌棒廢料賣給生物發電廠,每畝棚又能收2000元。”金針菇中含鋅量比較高,被譽為“益智菇”和“增智菇”。
近年來,化雨鎮創新“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出臺各項優惠、扶持政策,號召全鎮群眾種植金針菇,現在全鎮已建食用菌大棚1500畝,涉及到吳海、袁集等全鎮十幾個行政村,已經成為這些村的支柱產業。越來越多的群眾靠著種植小蘑菇發了家、致了富,還帶動了周邊的冬閑群眾從事金針菇的采摘工作,為附近農民增加第二收入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形成了上聯市場、中有種植戶,下接農民的多方共贏局面。
“我們的金針菇銷路非常好,”化雨鎮晨雨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每天咱們合作社都能接到上百個訂購電話,鄭州的、濟南的,全國各地都有,根本就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