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這句話一直被奉為至理,但寧武人卻不信這個邪,他們“南菇北種”,將南方的香菇引進來進行大面積種植,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11月22日,記者走進寧武縣懷道鄉益民食用菌產業園區,成片種植大棚整齊坐落在兩山之間的平地上,大棚里,一個個小傘狀蘑菇爭相從發菌棒上擠出來,煞是好看。
“這是今年出的第四茬,再有一個月左右就能采摘了,今年這個棚子已經賣出去300多公斤了。”種植戶蘇大嬸告訴記者,比起自己種玉米,種蘑菇的收入不止高了一點。
寧武縣懷道鄉益民食用菌產業園,是寧武縣政府推行的“6+6富民工程”新型產業。“園區一共1000個大棚,每個大棚投資3萬元,其中有2萬元是政府補貼的。每個大棚配有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同時,還完成菌種制作園區、管理服務區、菌棒加工區、主料儲備區等配套設施建設。”該產業園區董事長呂俊杰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引進香菇種植,是寧武這個地方地勢、氣候、濕度等都適合香菇的種植要求,“通過4年的考察和技術接洽,我們才開始確定項目的。”目前,園區共種植5個品種的蘑菇,其中香菇是主導產品。技術員是縣政府出資從南方高薪聘請的,運用南方的育菌技術,結合寧武地處高寒區的特點,在這片盛長野山蘑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口味獨特的香菇品種“蘆芽滴翠”,今年生產出的香菇已經銷往周邊縣市以及北京、太原等地。“市場銷量和認可度達到預期。”董事長呂俊杰表示。“園區從今年3月份運行以來,植菌的技術員已定期培訓了100多個當地的村民,這種合作社帶動老百姓的種植經營方式已吸引600多戶的村民參與種植,單棚生產香菇2500公斤,利潤10000元,同時,解決剩余勞動力1000余人,社會效益可觀,僅此一項,全鄉年人均純收入可提高3000多元。”寧武縣懷道鄉宗守軍鄉長告訴記者,因為這大棚種植香菇是反季節產品,平時鮮蘑菇的價格為10元/公斤,經過烘干(8至10公斤鮮蘑菇烘干后為1公斤干蘑菇)、包裝后,價格可達200元/公斤。
預計2013年,園區將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引進先進生產線對蘑菇進一步深加工,如制作香菇醬等產品,挖掘香菇的經濟價值,形成以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真正把食用菌種植做成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惠農產業。
“這是今年出的第四茬,再有一個月左右就能采摘了,今年這個棚子已經賣出去300多公斤了。”種植戶蘇大嬸告訴記者,比起自己種玉米,種蘑菇的收入不止高了一點。
寧武縣懷道鄉益民食用菌產業園,是寧武縣政府推行的“6+6富民工程”新型產業。“園區一共1000個大棚,每個大棚投資3萬元,其中有2萬元是政府補貼的。每個大棚配有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同時,還完成菌種制作園區、管理服務區、菌棒加工區、主料儲備區等配套設施建設。”該產業園區董事長呂俊杰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引進香菇種植,是寧武這個地方地勢、氣候、濕度等都適合香菇的種植要求,“通過4年的考察和技術接洽,我們才開始確定項目的。”目前,園區共種植5個品種的蘑菇,其中香菇是主導產品。技術員是縣政府出資從南方高薪聘請的,運用南方的育菌技術,結合寧武地處高寒區的特點,在這片盛長野山蘑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口味獨特的香菇品種“蘆芽滴翠”,今年生產出的香菇已經銷往周邊縣市以及北京、太原等地。“市場銷量和認可度達到預期。”董事長呂俊杰表示。“園區從今年3月份運行以來,植菌的技術員已定期培訓了100多個當地的村民,這種合作社帶動老百姓的種植經營方式已吸引600多戶的村民參與種植,單棚生產香菇2500公斤,利潤10000元,同時,解決剩余勞動力1000余人,社會效益可觀,僅此一項,全鄉年人均純收入可提高3000多元。”寧武縣懷道鄉宗守軍鄉長告訴記者,因為這大棚種植香菇是反季節產品,平時鮮蘑菇的價格為10元/公斤,經過烘干(8至10公斤鮮蘑菇烘干后為1公斤干蘑菇)、包裝后,價格可達200元/公斤。
預計2013年,園區將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引進先進生產線對蘑菇進一步深加工,如制作香菇醬等產品,挖掘香菇的經濟價值,形成以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真正把食用菌種植做成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惠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