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更迭,又到每年種菇時節。記者在橫縣云表鎮看到:頂頂大棚布滿田間,朵朵食用菌越冒越大。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廣西食用菌產業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食用菌生產面積由2005年的0.43億平方米猛增到2011年的1.25億平方米,規模擴大了1.91倍;食用菌鮮品總產量達93.08萬噸,總產值60.88億元,直逼全國前十位。其中雙孢蘑菇、秀珍菇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二位,金福菇、茯苓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三位,野生正紅菇總產量居全國第一。預計2012年度總產量將首次超過100萬噸。
廣西發展食用菌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原料、勞力、區位優勢。從2005年起,廣西就把發展食用菌產業列入重點培育的農業新興優勢產業來抓。2005年至今,僅自治區級財政就投入資金近2500萬元,每年扶持建設示范樣板點超過100個;累計舉辦“科技興菌”培訓班8490場(次);選育和示范推廣了雙孢蘑菇、云耳、香菇、靈芝、茶樹菇、金福菇等一批食用菌新品種;率先研究和示范利用桑枝、木薯桿、桉樹糠等資源進行代料栽培,實現了生產原料本地化;因地制宜創新發掘栽培模式,一批“稻-稻-蘑菇”、“早玉米-稻-蘑菇”、“果園+菇”、“林下+菇”、“蠶房+菇”、“烤煙房+菇”等生產新模式應運而生;邀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做顧問,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引進福建、四川、浙江等省的50多家企業,在廣西從事食用菌生產及加工的超過50家。
據了解,目前廣西食用菌已形成了不同品種的優勢主產區,一條從全州-興安-靈川-臨桂-荔浦-八步-鹿寨-柳城-宜州-武宣-金秀-覃塘-橫縣-青秀-浦北-欽南等縱貫南北的食用菌產業帶初步形成,其中栽培產值超億元縣(區)達18個。食用菌產業從業者達83.49萬人,食用菌已成為總產值僅次于糧、糖、桑、果、菜之后的廣西第六大作物。
廣西發展食用菌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原料、勞力、區位優勢。從2005年起,廣西就把發展食用菌產業列入重點培育的農業新興優勢產業來抓。2005年至今,僅自治區級財政就投入資金近2500萬元,每年扶持建設示范樣板點超過100個;累計舉辦“科技興菌”培訓班8490場(次);選育和示范推廣了雙孢蘑菇、云耳、香菇、靈芝、茶樹菇、金福菇等一批食用菌新品種;率先研究和示范利用桑枝、木薯桿、桉樹糠等資源進行代料栽培,實現了生產原料本地化;因地制宜創新發掘栽培模式,一批“稻-稻-蘑菇”、“早玉米-稻-蘑菇”、“果園+菇”、“林下+菇”、“蠶房+菇”、“烤煙房+菇”等生產新模式應運而生;邀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做顧問,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引進福建、四川、浙江等省的50多家企業,在廣西從事食用菌生產及加工的超過50家。
據了解,目前廣西食用菌已形成了不同品種的優勢主產區,一條從全州-興安-靈川-臨桂-荔浦-八步-鹿寨-柳城-宜州-武宣-金秀-覃塘-橫縣-青秀-浦北-欽南等縱貫南北的食用菌產業帶初步形成,其中栽培產值超億元縣(區)達18個。食用菌產業從業者達83.49萬人,食用菌已成為總產值僅次于糧、糖、桑、果、菜之后的廣西第六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