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縣夏季氣候相對涼爽,楊興鄉6名大學生村官建立了平菇種植基地,以填補市場空白。果然,基地的平菇長勢喜人,上市兩個多月來一度出現菜販爭購的場景。6名大學生村官總結經驗決定,在全鄉推廣平菇種植,帶領更多農民致富。
一個點子
9月17日,記者趕到陽曲縣楊興鄉閑置的舊糧站。院內打掃得干干凈凈,南面3間大倉庫里,一排排一尺長的食用菌袋摞得整整齊齊。食用菌袋兩側開口處伸出一朵朵“小傘”,鮮嫩肥厚,這就是新長出的平菇。這里就是該鄉培育平菇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成立才短短4個多月。
楊興鄉距陽曲縣城30多公里,是貧困鄉,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該鄉缺乏成型的產業。鄉政府組宣委員周駿飛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生物信息系,熟悉農業種植,當大學生村官時,曾在村里搞過平菇種植。想到平菇不喜高溫,我市大部分地區夏季炎熱無法繼續種植,造成市場斷檔,而楊興鄉位于山區,海拔較高,夏季氣候相對涼爽,且遠離城市沒有污染,非常適合平菇種植,他于是有了種植平菇的想法。
六人聯手
周駿飛的想法得到楊興鄉黨委、政府的贊同。今年5月份,該鄉劉鑫等6名大學生村官利用舊糧站建立了創業基地。舊糧站倉庫空間大,通風好,是平菇生長的絕佳場所。大學生村官劉鑫、劉學敏、王智杰、田耀偉等大學生村官從各村搜羅來大量秸稈、玉米芯、米糠、棉籽殼等肥料,鄉政府則劃撥啟動資金,幫助創業基地購買了種植平菇的食用菌。
在周駿飛手把手指導下,6名大學生村官自己裝出1.3萬袋食用菌配料。裝袋后需要滅菌,大家為了省錢,就用水桶裝水、加熱,采取高溫滅菌方法。為避免滅菌火連續24個小時不熄滅,也為了防止水燒干,劉鑫等人就整夜守在跟前。
6月10日,1.3萬袋食用菌在3間倉庫里“落戶”,開始萌發生機。
初見成效
7月10日,這一天讓劉鑫難以忘記。當他和同伴們走進倉庫時,突然發現一夜之間,一朵朵“小傘”開滿了倉庫。“蘑菇長出來了!”大家萬分驚喜。頭一天,平菇就收獲了一百多公斤,此后幾天產量逐漸增加,最多的一天能收獲近300公斤。
在鄉黨委、政府看來,這是為全鄉農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鄉政府派車,大學生村官們把平菇拉到陽曲縣城蔬菜批發市場。當時,市場上的平菇已經斷檔,看到新鮮的平菇,菜販子眼前一亮。接下來的幾天,平菇的銷售渠道迅速擴大。后來,大學生村官們不用自己推銷了,商家紛紛上門求購。
短短兩個多月,基地已經產出平菇5000多公斤。由于大學生村官們種出的平菇品質高、口感好,非常受歡迎。兩個多月來,大學生村官們每天晚上10點多采摘平菇、包裝,次日5時送到批發市場,雖然很累,但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即將推廣
61歲的田有福是楊興村村民,一直靠種玉米、土豆為生,近年來還養了幾頭牛,全家8口人年收入1萬余元??吹脚嘤焦匠杀镜汀⒉毁M時間,田有福也動了心思。他家有7間空房,有培育平菇的場地條件,也有富余人手。有這樣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數。
大學生村官劉學敏是楊興村書記,試驗成功后,他和大家開始計劃在全鄉8個村推廣平菇種植。村民空置房多,特別是窯洞冬暖夏涼,適合種植平菇。6個大學生村官擬采用“基地+村委+農戶”的運作模式,通過基地為農戶提供技術、菌種、聯系銷售。農民利用早、晚時間就可在自家院落、空房栽培食用菌,是省事又增收的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