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又有滿滿兩大卡車的梨樹枝條運進建寧縣日鑫菌業有限公司。以往當柴火燒掉的梨樹枝條,如今卻成了寶貝,公司用于生產的原材料中,梨樹枝年消耗量在400噸以上。“建寧縣有10萬多畝梨山,每年修剪下來的梨樹枝條有兩三萬噸,現在這些廢棄物終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建寧縣農業局食用菌站負責人介紹說。
不僅是梨樹枝條,還有木屑、竹屑、稻草、蓮殼等農業廢棄物和工業下腳料,如今都成為建寧農民種植食用菌的原材料。
食用菌種植是建寧農民的一大傳統富民產業。近年來,該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之路,最大限度減少林木資源消耗,食用菌產業實現了綠色轉型。
過去,食用菌產業都是依靠闊葉林木為原料,林木資源消耗量大。為了扭轉這一現象,建寧縣全面實施禁伐工程,引導食用菌產業由山上轉為山下發展,同時著力優化品種布局,開發出以各種農業廢棄物為代用料的茶樹菇、杏鮑菇、金針菇、平菇、草菇等10多個新菌種。
此外,建寧縣還以列入全省菌草產業發展試點縣為契機,引導農戶利用菌草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全縣共種植菌草500多畝,菌草正逐漸成為食用菌產業的主要原材料。
如今,該縣涌現出以茶樹菇、金針菇等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大戶200多個,種植規模1700萬袋,利用的廢棄梨樹枝條和菌草超過7000噸,非木生菌成為了食用菌種植的“主力軍”。
不僅是梨樹枝條,還有木屑、竹屑、稻草、蓮殼等農業廢棄物和工業下腳料,如今都成為建寧農民種植食用菌的原材料。
食用菌種植是建寧農民的一大傳統富民產業。近年來,該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之路,最大限度減少林木資源消耗,食用菌產業實現了綠色轉型。
過去,食用菌產業都是依靠闊葉林木為原料,林木資源消耗量大。為了扭轉這一現象,建寧縣全面實施禁伐工程,引導食用菌產業由山上轉為山下發展,同時著力優化品種布局,開發出以各種農業廢棄物為代用料的茶樹菇、杏鮑菇、金針菇、平菇、草菇等10多個新菌種。
此外,建寧縣還以列入全省菌草產業發展試點縣為契機,引導農戶利用菌草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全縣共種植菌草500多畝,菌草正逐漸成為食用菌產業的主要原材料。
如今,該縣涌現出以茶樹菇、金針菇等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大戶200多個,種植規模1700萬袋,利用的廢棄梨樹枝條和菌草超過7000噸,非木生菌成為了食用菌種植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