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保持慶元的食用菌優勢,打響慶元香菇的品牌,就勢必對香菇市場進行更新換代。”香菇市場經營大戶夏富根,一語道出了對新建香菇市場的期待。
日前,記者走進香菇市場。恰逢交易高峰期,一進一出兩輛大貨車相遇,立即將整個大門堵得水泄不通。市場內光線暗淡,陳舊的墻面和地面,銹跡斑斑的設施,已難見昔日“慶元香菇城”的輝煌。
由于香菇市場兩邊高中間低,每逢下雨天,香菇受濕受潮的現象頻頻發生。說起這,經營戶練政財一臉抱怨。上半年雨水多,市場內大部分經營戶受損嚴重,受潮后的香菇價格每斤從40、50元跌到10、20元。由于條件簡陋,客商來市場考察時對食品衛生等方面存在顧慮,不少客戶因此流失,這讓經營戶們頗為遺憾。
香菇市場主任周順林說,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香菇市場經營內容發展到各式各樣的食用菌農副產品、筒袋,運輸工具也從最初的板車、扁擔,變成大卡車,目前每日光單品運輸量已經上萬斤,香菇市場已滿足不了當前發展需求。“慶元香菇市場已有20多年的歷史,許多硬件設施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需求。建立新的香菇市場,迫在眉睫!”
2011年6月10日,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興合集團與慶元簽訂聯合打造開發中國(慶元)香菇市場遷建與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框架協議。按協議約定,今后3至4年,“中農發”、興合集團斥資7億元以上,將中國(慶元)香菇市場遷建與物流中心建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規模最大、交易額最高、設備設施最先進的干、鮮香菇(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香菇市場新址,位于五都公路沿線的田地上。這里,即將成為集信息發布、旅游集散、香菇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商貿城和物流集散地,帶動該區域的整體發展……
回憶起項目前期,松源街道五一村村支書吳理元說:“如果這個香菇市場建在這,勢必大幅帶動經濟發展。當時,90%的五都老百姓都支持爭取這個項目到五都來。”
“那時我剛上任,聽說有這個項目,五一、五二、五三、五四四個村的村干部一起,前后三次到縣政府請求把這個項目落戶到五都。當縣里宣布新香菇市場落戶五都時,村民和村干部們都特別開心。”一旁的五二村村支書葉明文說。
隨后,葉明文帶著記者來到位于五都公路旁的香菇市場遷建新址。“新香菇市場建立后,將會成為這一區域的核心地帶。由于五都剛好處于慶元老城區和屏都新區的中心地帶,一旦發展起來,前景將非常美好。”
在附近的菜地里,一位被曬得黝黑的農民正癡癡地看著自己種的菜。他叫劉加勤,是五二村的“種菜狀元”,在此租種了8、9畝菜地。眼看著不久后菜地就要變成工地,劉加勤有些不舍,但為了支持項目,他還是決定舍棄小我利益。“這個項目好,我們全家都非常支持。等以后市場建好了,發展起來了,我們做什么不行啊!”
“香菇市場遷建是慶元的大事,需要全縣上下的支持。當前,項目最大的困難還是政策處理問題,個別群眾不理解、不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項目進展。”項目業主縣國資公司經理葉飛說。自項目實施以來,項目指揮部工作人員和松源街道干部夜以繼日地走村入戶做工作,目前已完成80%以上的田地丈量,這得益于大部分當地群眾為了大局舍棄小我,積極配合項目建設的奉獻精神。“新香菇市場建成必將加快我縣食用菌轉型升級,推進我縣由‘香菇大縣’向‘食用菌強縣’轉變,進一步鞏固食用菌行業龍頭地位。”
日前,記者走進香菇市場。恰逢交易高峰期,一進一出兩輛大貨車相遇,立即將整個大門堵得水泄不通。市場內光線暗淡,陳舊的墻面和地面,銹跡斑斑的設施,已難見昔日“慶元香菇城”的輝煌。
由于香菇市場兩邊高中間低,每逢下雨天,香菇受濕受潮的現象頻頻發生。說起這,經營戶練政財一臉抱怨。上半年雨水多,市場內大部分經營戶受損嚴重,受潮后的香菇價格每斤從40、50元跌到10、20元。由于條件簡陋,客商來市場考察時對食品衛生等方面存在顧慮,不少客戶因此流失,這讓經營戶們頗為遺憾。
香菇市場主任周順林說,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香菇市場經營內容發展到各式各樣的食用菌農副產品、筒袋,運輸工具也從最初的板車、扁擔,變成大卡車,目前每日光單品運輸量已經上萬斤,香菇市場已滿足不了當前發展需求。“慶元香菇市場已有20多年的歷史,許多硬件設施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需求。建立新的香菇市場,迫在眉睫!”
2011年6月10日,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興合集團與慶元簽訂聯合打造開發中國(慶元)香菇市場遷建與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框架協議。按協議約定,今后3至4年,“中農發”、興合集團斥資7億元以上,將中國(慶元)香菇市場遷建與物流中心建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規模最大、交易額最高、設備設施最先進的干、鮮香菇(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香菇市場新址,位于五都公路沿線的田地上。這里,即將成為集信息發布、旅游集散、香菇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商貿城和物流集散地,帶動該區域的整體發展……
回憶起項目前期,松源街道五一村村支書吳理元說:“如果這個香菇市場建在這,勢必大幅帶動經濟發展。當時,90%的五都老百姓都支持爭取這個項目到五都來。”
“那時我剛上任,聽說有這個項目,五一、五二、五三、五四四個村的村干部一起,前后三次到縣政府請求把這個項目落戶到五都。當縣里宣布新香菇市場落戶五都時,村民和村干部們都特別開心。”一旁的五二村村支書葉明文說。
隨后,葉明文帶著記者來到位于五都公路旁的香菇市場遷建新址。“新香菇市場建立后,將會成為這一區域的核心地帶。由于五都剛好處于慶元老城區和屏都新區的中心地帶,一旦發展起來,前景將非常美好。”
在附近的菜地里,一位被曬得黝黑的農民正癡癡地看著自己種的菜。他叫劉加勤,是五二村的“種菜狀元”,在此租種了8、9畝菜地。眼看著不久后菜地就要變成工地,劉加勤有些不舍,但為了支持項目,他還是決定舍棄小我利益。“這個項目好,我們全家都非常支持。等以后市場建好了,發展起來了,我們做什么不行啊!”
“香菇市場遷建是慶元的大事,需要全縣上下的支持。當前,項目最大的困難還是政策處理問題,個別群眾不理解、不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項目進展。”項目業主縣國資公司經理葉飛說。自項目實施以來,項目指揮部工作人員和松源街道干部夜以繼日地走村入戶做工作,目前已完成80%以上的田地丈量,這得益于大部分當地群眾為了大局舍棄小我,積極配合項目建設的奉獻精神。“新香菇市場建成必將加快我縣食用菌轉型升級,推進我縣由‘香菇大縣’向‘食用菌強縣’轉變,進一步鞏固食用菌行業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