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德市科技局獲悉,近日,平泉縣科學技術和地震局組織實施的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掛牌。根據規劃,該基地年可栽培各類食用菌達1.2億盤(袋),年產量達12萬噸。
據介紹,該基地主要針對平泉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品種選育與推廣、栽培技術引進與推廣、食用菌深加工、廢棄料再利用等生產節點進行創新創業,分三年時間建設完成總面積近2000畝的成果示范基地。通過科技特派員的示范帶動作用,預計基地創業項目從業人員將達5000人,可帶動周邊地區2萬人從事食用菌生產,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基地還將輻射帶動近4萬戶菇農應用新開發的新技術、新品種。
基地有關負責人表示,基地建設期間,將通過新技術的使用使食用菌產業鏈條進一步延長,廢棄物再利用得到加強。除利用廢菌糠生產平菇、雞腿菇外,基地還將大力發展活性炭、有機肥、壓塊生產生物質燃料,將廢菌糠利用率提高至50%以上;農林廢棄物如農作物秸稈利用率提高至30%以上;深加工后的下腳料如香菇柄等利用率達到100%。
據介紹,該基地主要針對平泉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品種選育與推廣、栽培技術引進與推廣、食用菌深加工、廢棄料再利用等生產節點進行創新創業,分三年時間建設完成總面積近2000畝的成果示范基地。通過科技特派員的示范帶動作用,預計基地創業項目從業人員將達5000人,可帶動周邊地區2萬人從事食用菌生產,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基地還將輻射帶動近4萬戶菇農應用新開發的新技術、新品種。
基地有關負責人表示,基地建設期間,將通過新技術的使用使食用菌產業鏈條進一步延長,廢棄物再利用得到加強。除利用廢菌糠生產平菇、雞腿菇外,基地還將大力發展活性炭、有機肥、壓塊生產生物質燃料,將廢菌糠利用率提高至50%以上;農林廢棄物如農作物秸稈利用率提高至30%以上;深加工后的下腳料如香菇柄等利用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