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蒼南縣馬站鎮時,滂沱大雨已悄然收場。穿過一片田地,躍然眼前的一排排天藍色鋼架大棚提醒我們,棋盤村已經到了。
這些天藍色大棚就是用來種植蘑菇的,而棋盤村就是一個以種蘑菇出名的村子。走進大棚,村支書林初平指著一層層木架子說:“早個幾天來,你們還能看到滿棚子的大蘑菇,又多賣相又好,是今年出得最好的一茬。”
棋盤村一共兩百多戶人,其中從事蘑菇種植及相關工作的就有一百來戶。蘑菇養得好不好是關系著村里農民增收的大事。林初平說,今年,這“最好的一茬”讓農戶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增收希望,而這也正是科技興農確確實實的效果。
如何以科技幫農民增收,還得從年初溫州市開展“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說起。
“那是剛過完春節的一天,市紀委領導就來棋盤村走訪了。”村主任朱忠容記憶猶新,“他們走進大棚考察蘑菇園區建設,了解村民的實際困難與需求。當時,我們提出村集體資金少、農民期盼增收等情況。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了動作,杭州安邦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派來專業技術人員,教農戶科技知識,給村里帶來科技產品。”
朱忠容說,聽說這種科技產品是綠色無公害葉面肥,使用后能讓農產品增產,而且賣相大大變好,綠色無公害又與國際品質接軌,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我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不是一次性“輸血”,而是著眼長遠的“造血”。蘑菇品質好,收成也好,這不就是幫農民增收、解決村里資金緊缺最實際的法子嗎?
為了對農戶負責,林初平和朱忠容首先組織5戶農戶進行葉面肥試用對比試驗。參加對比試驗的一名農戶陳元秋,是棋盤村最早種菇戶之一,有著30多年的種菇經驗。說起試用體驗,這位老農樂呵呵地比起大拇指說:“種了那么多年,什么肥都用過,就數這個效果最好。”
引進科技產品幫農民增收是“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給棋盤村支的“實招”之一。走在棋盤村后山邊,林初平對我們說,沒想到“進村入企”真的有領導干部到村里“下水摸魚”。市里領導來了,縣里、鎮里領導也來了;紀檢的來了,農業的來了,財政的也來了……給村里的幫助是一撥撥的。
“看,這邊是環山公路,已經上報省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以后修好了,農民的致富路就會更暢通;那邊是隧道化機械化蘑菇培養料生產線等正式投用了,農民就有更多精力專心種菇……”林初平欣喜地挨個數著。
這些天藍色大棚就是用來種植蘑菇的,而棋盤村就是一個以種蘑菇出名的村子。走進大棚,村支書林初平指著一層層木架子說:“早個幾天來,你們還能看到滿棚子的大蘑菇,又多賣相又好,是今年出得最好的一茬。”
棋盤村一共兩百多戶人,其中從事蘑菇種植及相關工作的就有一百來戶。蘑菇養得好不好是關系著村里農民增收的大事。林初平說,今年,這“最好的一茬”讓農戶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增收希望,而這也正是科技興農確確實實的效果。
如何以科技幫農民增收,還得從年初溫州市開展“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說起。
“那是剛過完春節的一天,市紀委領導就來棋盤村走訪了。”村主任朱忠容記憶猶新,“他們走進大棚考察蘑菇園區建設,了解村民的實際困難與需求。當時,我們提出村集體資金少、農民期盼增收等情況。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了動作,杭州安邦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派來專業技術人員,教農戶科技知識,給村里帶來科技產品。”
朱忠容說,聽說這種科技產品是綠色無公害葉面肥,使用后能讓農產品增產,而且賣相大大變好,綠色無公害又與國際品質接軌,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我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不是一次性“輸血”,而是著眼長遠的“造血”。蘑菇品質好,收成也好,這不就是幫農民增收、解決村里資金緊缺最實際的法子嗎?
為了對農戶負責,林初平和朱忠容首先組織5戶農戶進行葉面肥試用對比試驗。參加對比試驗的一名農戶陳元秋,是棋盤村最早種菇戶之一,有著30多年的種菇經驗。說起試用體驗,這位老農樂呵呵地比起大拇指說:“種了那么多年,什么肥都用過,就數這個效果最好。”
引進科技產品幫農民增收是“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給棋盤村支的“實招”之一。走在棋盤村后山邊,林初平對我們說,沒想到“進村入企”真的有領導干部到村里“下水摸魚”。市里領導來了,縣里、鎮里領導也來了;紀檢的來了,農業的來了,財政的也來了……給村里的幫助是一撥撥的。
“看,這邊是環山公路,已經上報省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以后修好了,農民的致富路就會更暢通;那邊是隧道化機械化蘑菇培養料生產線等正式投用了,農民就有更多精力專心種菇……”林初平欣喜地挨個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