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上午8點,吃過早飯后,菇民吳金福來到位于慶元縣城過境路南騰崗的香菇大棚給菌棒“治病”。只見他先將爛棒現象嚴重的菌棒搬離大棚,然后對局部出現爛棒的,把腐爛物挖掉,再割開袋子用2%的石灰水進行清洗。“這多虧了‘黨員服務隊’及時開出‘藥方’,要不然損失更大了。”吳金福說。
從17日開始,慶元縣持續普降大雨,加上菇棚內通風不好,這種高濕悶熱的環境,極易導致菇棚內菌棒菌絲生長活力減弱,甚至死亡。此外,出現爛棒現象,菌棒還容易被雜菌侵害。
前天,吳金福在巡查時發現,已有5000多段菌棒出現不同程度的爛棒現象,于是趕緊打電話向縣食用菌管理局求助。
毛可榮是縣食用菌管理局“黨員服務隊”成員之一,多年來從事食用菌栽培工作。接到電話后,他冒雨來到吳金福的菇棚查看情況。“這跟大棚里不通風有關,你先別急,我再仔細幫你檢查一下其他菌棒。”
“地面要經常噴灑一些生石灰粉,可以緩解此類病害發生;要馬上將爛棒及時搬離;有局部腐爛的,先挖掉腐爛部分,再用2%的石灰水或飽和的鹽水進行清洗……”20分鐘后,查看了近5000段菌棒的毛可榮開出了具體藥方。
昨天上午9點,毛可榮又電話回訪了吳金福的菌棒受災情況,并提醒他要多留意菇棚通氣情況,以防再次發生爛棒現象。上午10點,吳金福有序對受損菌棒進行有效處理,使損失大大降低。
為防止出現此類情況,縣食用菌管理局“黨員服務隊”已通過農民信箱、短信等方式,向20多個街道、鄉鎮的農技員以及部分菇農發出了“香菇菌棒汛后管理及安全越夏管理”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