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用菌知名評論家毛玉幫日前撰文指出:我國的一些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對諸如廠房、設備等硬件建設十分重視,對軟件建設的重要性也有了相當的認識;并予以很高的關注。但對企業“人”素質的提高,認識就不那么深刻了。然而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出現問題的環節往往與“人”素質有關,所謂的管理不到位就是其根本表現。所以,在食用菌工廠化建設中硬件設施、軟件系統、高素質人員這三要素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忽視哪一點都會出問題。
作為我國食用菌工廠化建設,良好的廠房設備、完善的硬件設施是最基礎條件。一談到良好的硬件設施,菌界同仁普遍認為只要肯投入資金,一切一切就不成問題。確實,充足的資金投入是硬件建設的基本保障,但在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相對弱勢,多數工廠化企業舉步維艱的狀況下,何來大資金投入?僅靠政府扶持資金也不是長久之計,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完成硬件設施的改造和建設,筆者認為,關鍵是抓住重點。比如在無菌室其空氣潔凈級別要符合工藝規定,不產生交叉污染,滅菌設施盡可能先進以保證滅菌效果,發菌車間與出菇車間盡可能吻合食用菌生長的理化條件要求……這些都是資金投入的重點。而要做到這點,在食用菌工廠化建設之初,一定要向業內明白人(不僅限于權威專家)進行詳細的咨詢;廣泛征求專業人士對生產車間、技術、質管、設備等要求的意見,對照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要求,就設備的選型、建筑材料的挑選、工藝流程布局進行綜合考慮,制定出合理的資金分配方案,使有限資金發揮最大的效能。絕不要本末倒置,在外圍生產區域裝修上占去較多的資金,外強中干,中看不中用,使關鍵的生產設備、設施因陋就簡,這將給未來的生產埋下隱患。因為我們是做企業,不是作秀。
需要說明的是一套經過驗證的、具有實用性、現行性的軟件是食用菌工廠化產品質量的保證。菌界同仁都明白,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的質量是設計和制造出來的,而食用菌產品的質量要遵循各種標準的操作法來保證,同其它事物一樣,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的軟件管理也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從縱向看,各種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是在長期的生產過程逐步形成的,當然所制定的各種規程是否切合實際,是否需要修訂,因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實踐是一個動態過程,與之相對應的軟件也需要不斷地補充、修訂、完善。可以說,經過驗證的,具有實用性、現行性的軟件是食用菌產品質量的保證,是我國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武器。
作為食用菌工廠化建設,具有高素質的人員是很關鍵的。作為一個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從產品設計、研制、生產、質控到銷售的全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為了真正做到強勢,就必須吸納高端人才,或按要求對員工進行行之有效的培訓,要像抓硬件、軟件建設那樣,去搞好“人”素質提高的建設,不能流于形式。如果“人”不行,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只是自欺欺人,難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