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75萬、年產各類鮮菇43萬噸。河南這座小縣城,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700萬平方米,培育工廠化企業17家,產量居河南省首位。
10月17日,由河南省委統戰部組織的新聞媒體“走民企 看發展 提信心”系列采訪活動來到濮陽清豐縣,實探清豐食用菌如何由小城走向全國。
從溫室大棚到工廠化種植,17家“菇”企叫響“豐”字號招牌
清豐“菇”事由來已久。
上世紀80年代,群眾自發種植平菇并形成規模,為這座小城鋪墊了產業基礎:清豐縣19個鄉鎮建成食用菌大棚12000座,種植面積達1700萬平方米。
如今,推動食用菌種植由溫室大棚轉向工廠,清豐縣在寫一篇怎樣的新“菇”事?
在河南科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豐集團)杏鮑菇培育車間,高到房頂的架子上整整齊齊碼著1萬余個菌包,狀如雞腿的杏鮑菇長勢喜人。
“傳統的溫室大棚受氣候影響大,產品易受雜菌感染、質量不穩定,規模化管理成本也較高。因此,科豐集團在杏鮑菇種植之初便選擇了工廠化研發和種植之路。”科豐集團總經理袁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介紹,科豐集團的食用菌生產業務始于2011年。歷經13年工廠化種植探索,如今的種植工廠采用冷房技術,模擬杏鮑菇生長環境,改變杏鮑菇只有在冬季低溫條件下才能生產的特性,實現產量增長。
“杏鮑菇產品每天都能達到20噸左右的產量。”袁帥告訴記者,目前,科豐集團主要生產杏鮑菇、白玉菇等產品,下一步,將拓展更多的食用菌品類。
“依托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濮陽市食用菌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豐集團將繼續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深耕,探索立體工廠建設。”
在清豐縣,像科豐集團一樣的“豐”字號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共有17家。
業豐實業、龍豐實業、瑞豐農業、裕豐農業……生產產品涵蓋羊肚菌、茶樹菇、海鮮菇、蟹味菇等十余種品類,工廠化企業產量居河南省首位。
其中,清豐白靈菇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杏鮑菇、海鮮菇等6個品種入選全國名特優新名錄。
科技興農,清豐縣食用菌產業融合勢頭強
為叫響食用菌“豐”字號招牌,科豐縣還在向產業下游延伸。
據介紹,為提高食用菌產業附加值,清豐縣成立食用菌辦公室,以科技為抓手,多措并舉,推動食用菌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清豐縣建成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等國家級平臺3個、省級平臺7個,取得專利成果86項。”清豐縣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依托當地食用菌深加工技術基礎,清豐食用菌正在以多種產品形式端上餐桌,食用菌加工業產值有望突破20億元。
科豐集團“龍鄉紅”牌鮑菇醬、白靈菇醬作為“濮陽名吃”走向全國。此外,“小金魚”菌菇餛飩、“野人日記”菌菇蒸餃、“飯來張口”菌菇辣椒醬等暢銷網絡。
清豐縣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食用菌產業還帶動了清豐縣包裝、物流、餐飲、電商等相關產業發展,有效推進了一二三產有機融合。蘑菇小鎮等休閑農業,每年研學、觀光達33萬人次。”
此外,清豐縣還積極舉辦菌需物資博覽會、食用菌行業大會等活動,助推“豐”字號菌菇品牌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