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名人名企 » 正文

    周華雄:大自然里成就香菇事業


    【發布日期】:2012-05-25  【來源】:湖北新聞網  【作者】:王麗清 簡妮斯 溫宜飛
      他,因癡迷“大自然”而扎根大山深處創業,并在“大自然”里成就了他鐘情的事業。
      他,就是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北乃至全國食用菌行業頗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周華雄。

      從“香菇小販”到“香菇大王”,他帶來的是一個產業模式的轉變
      周華雄,1968年出生在沮水岸邊的鳴鳳鎮花園村一個普通農家。17歲那年,他因家庭貧寒未能讀完高中就放棄了學業。致富心切的周華雄,開始販菜、販魚、打工、搞裝潢。
      一次偶然的機遇,他從小小的香菇身上發現了巨大商機,從此與香菇結下不解之緣。
      2001年秋,周華雄從廣州打工返鄉,在武漢火車站轉車時,看到許多外地商販販運鮮菇到武泰閘市場銷售,便跟在他們的后面到市場轉了一圈,發現鮮菇市場行情還不錯。
      回家的第二天,周華雄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用自己的小貨車拉了600公斤鮮菇到武泰閘市場,不一會兒就被一搶而空。第一次販香菇,他純賺了大幾百塊錢。
      隨著鮮菇銷量的逐步增大,周華雄意識到,光靠走鄉串戶收購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2003年1月,他拿出10余萬元積蓄,在村里創辦了香菇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鋼筋水泥大棚,生產代料食用菌7萬袋。
      講起當年的經歷,周華雄感觸頗多:“其實那時候我只是香菇小販,從來沒種過香菇,也不懂技術,搞標準化種植在全國都沒有現成的范本,只能靠摸索。能不能搞成,心里沒有數。但我曉得一個簡單的道理,只有講究科學,高標準高起點,才有高品質。”“由于不懂種菇技術,連續3年失敗,幾十萬投資打了水漂,我有點招架不住了。”周華雄說。
      縣里領導得知后,上門鼓勵他堅持住,安排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還多次帶著他到福建、河南等地考察學習。他的香菇標準化種植基地很快提質增效,迅速發展壯大,到2009年,達到種植香菇50萬袋、茶樹菇30萬袋的規模。他成了遠安最有名的“香菇大王”。
      香菇標準化種植成功后,周華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產銷一體化建設上。2005年,他投資50余萬元,在武漢白沙洲市場設立了遠安香菇銷售點。率先建起了鮮菇貯冷庫,將鮮菇日銷量由3噸至5噸提升到了10噸。隨后,又在宜昌、荊州、河南、湖南、江西、山東等地建立固定銷售渠道,并建立起“農超對接”鮮菇銷售冷鏈體系,配備了10臺香菇銷售冷藏車,使香菇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全過程實現了冷鏈運輸,鮮菇日銷量增加到15噸以上,年銷售量突破6000噸,年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

      從“小船出海”到“艦隊搏浪”,他拓展的是一條助農增收的航程
      遠安素有“林海”之稱,食用菌種植一直是當地農民的主導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來自香菇產業。
      作為中國香菇之鄉,遠安香菇產業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斷裂,整個鏈條就不起作用了。
      “過去這個產業起起落落,就是因為菇農這一個環節獨自承擔了整個產業的風險。”周華雄決定把菇農聯合起來,為他們遮風擋雨。
      2007年,周華雄創辦了遠安大自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食用菌的種植、收購、銷售以及新品種、新技術的創新與推廣。合作社吸引了附近4個鎮的400多菇農加入,輻射帶動1000多農戶,網絡全縣鮮茹經銷商500多人。
      合作社成了菇農的避風港。為塑造品牌,合作社注冊了“遠然”牌商標,創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站。為提高社員積極性,合作社把全年盈余的60%按交易額返還社員,最后再按股份將盈余給社員分紅。為提高種植技術,合作社先后對社員免費培訓了4次,現場技術指導1000多次,發放宣傳資料1萬多份。
      剛與合作社簽訂合同的福河村菇農陳宗福告訴記者:“合同一簽,我心里就踏實了。”在這份被稱之為“保底收益”合同里,明確了香菇最低收購價,同時規定菇農在合作社購買成品菌筒的價格。只要香菇質量達標,貨款當即支付,不必擔心合作社“耍賴”。
      菇農“保底收益”零風險,合作社如何做到“風險我承擔”?周華雄用一筆賬“算”去了我們的疑惑:合作社剛建立時,鮮菇年銷量不足10噸,現在達到6000多噸,加上成品菌筒等利潤,規模大了,利潤空間也就大了。合作社就從這些利潤中按比例提取風險調節基金,用于以豐補歉。他說:“現在我們等于是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分擔了過去菇農獨自承擔的各種風險。”
      嚴格選用優質鋸末,菌棒自動化生產線,科學滅菌保障成活率,選用指定廠家優質菌種,技術人員免費提供覆蓋生產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一系列規范的運作模式,實現了合作社和社員的雙贏。去年,合作社銷售鮮菇6000多噸、干菇200多噸,銷售收入達4000多萬元。
      “船小難抗大風浪,艦隊方能抵風險。現在我們形成了搏擊市場大潮的聯合艦隊,再大的風浪都不怕。”周華雄的自信,源自合作社的實力。

      從“技術創新”到“產業革命”,他引領的是一個產業的變革
      “戶戶粉(鋸末)、家家裝(袋)、分散蒸(滅菌)”,這種以“千家萬戶各自為戰”為基礎的食用菌生產模式,逐漸顯現出產業化水平低、技術設施落后、勞動強度大等弊端。而打工經濟又導致農村“空心化”,產業發展與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日趨突出。
      為此,周華雄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
      2010年9月,周華雄入駐茅坪場鎮香菇產業園,投資6000多萬元,興建了集菌種培育、技術研發、菌棒機械自動化生產及成品香菇分選、運輸、購銷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大型現代化產業企業——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說:“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就是引領生產方式的轉變,帶動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入園一年多時間,周華雄相繼研發了香菇脫袋、夏菇層架式栽培、夏菇覆沙栽培等新技術,發明了菌棒聯排滅菌、菌棒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在新技術研發成功后,他都毫無保留地將這些用心血、花巨資換來的新技術免費推廣應用,惠及廣大菇農。
      產業園建設初期,周華雄跑遍了福建、江西、河南等全國各大香菇主要生產地,考察引進菌筒大型生產設備,所到之處遍尋無果。一天,周華雄偶然看到一則香菇菌棒生產線的廣告,第二天就坐火車趕到廠家。然而,這套設備只有一到兩個裝袋機,他大失所望。
      但周華雄沒有絕望。能不能讓他們按照我們的要求生產一套設備?廠家一口回絕。軟磨硬泡了十幾天,他們被感動了,按照周華雄的設計生產了一套四機組香菇菌棒自動化生產線。
      3個月后,設備安裝完畢。周華雄親自裝料試運行,誰知菌棒一出來,他頓時傻了眼:機器裝袋不均勻,破袋嚴重。他立即聯系廠家,對方答復:“設備是你們自己設計的,我們也沒辦法。”
      “自己研究!”周華雄帶上機修工連續奮戰6個晝夜。他將設備拆卸,從每一個零件開始研究原理,通過改動電機和裝袋筒的裝配,技術難關被一一攻克。
      這條國內首個四機組菌棒自動化生產線,將生產過程中的碎粉、攪拌、裝貨、包裝等環節全部采用流水線作業。日生產菌棒10萬袋,與傳統菌棒生產相比,生產效率提高了5倍,把菇農從復雜的技術勞動、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成活率高達99%以上,比過去提高5個百分點,每年節約木材資源2000立方米。僅高溫殺菌耗材一項,每年節約木材資源3000立方米。
      4月6日,國家現代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邊銀丙教授在考察“大自然”后稱贊:“菌棒自動化生產模式科技含量很高,在全國領先,它標志著食用菌產業的第二次革命。很多高科技成果在這里都能很快轉化為生產力,可以說這里是高科技落地的橋頭堡,周華雄是領跑者。”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莱西市| 黄浦区| 耿马| 高邮市| 县级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平武县| 桐城市| 偏关县| 仁寿县| 饶河县| 德钦县| 安达市| 天全县| 搜索| 宁安市| 龙川县| 金塔县| 河西区| 郯城县| 黎平县| 鲁甸县| 饶河县| 永和县| 罗源县| 中阳县| 宁夏| 乐业县| 安阳市| 甘肃省| 肃北| 靖西县| 二连浩特市| 安阳县| 皮山县| 清流县| 柞水县| 大宁县| 华安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