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8月是新一年度羊肚菌生產規劃的開始,對大部分基地來說,這期間菌種廠房的建設、擴建或修繕的最好時間。菌種廠的合理與否決定著后期的生產效率、生產質量,同時菌種廠也是唯一能拿得出手讓當地政府認可的基礎建設,因此大多的基地會傾向于追求高大上的基礎建設。而對于羊肚菌栽培生產而言,大量的基建設施折算到一季羊肚菌生產,效率是很難體現的,總不能讓閑置的8-10個月份菌種廠房平攤占用幾畝薄田的收益?這個問題雖不是本節考慮的重點,但值得每一位計劃菌種廠房修繕建設所慎重考慮,盡量做到物盡其用,性價比最高。
性價比高離不開對菌種廠房的結構認識,各個功能區位置選擇,功能區建設的要點注意事項等。羊肚菌從屬于食用菌,菌種生產流程和食用菌大體一樣,略有改進而已。對常規食用菌菌種廠有概念的朋友,在理解羊肚菌菌種廠建設方面就很方便。
本文討論的是一個理想中菌種廠,實際生產中,每個基地的土地面積、基礎設施、氣候條件、資金情況均大不相同,請主要以每個功能區的主要任務、功能區與功能區之間的聯系、不同和特殊要求入手,合理的規劃和設計自己的廠區。
羊肚菌和常規食用菌生產類似,在母種、原種、栽培種及外源營養袋的制作過程中需要確定的設施和廠房做支撐。廠房的布局通常有以下幾方面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
一、場地要求
優選地勢較高,通風、排水良好,交通便利,水利電力設施到位的場地進行菌種廠的建設,廠址附近300 m以內不能有規模化養殖場,無垃圾場,無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揚塵作業的水泥廠、磚瓦廠、石灰廠、木材加工廠、火電站、焚燒池等,或者確保養殖場等污染源嚴格控制在菌種廠的下風口。
二、廠房的規模
要根據所生產食用菌全年某一階段的最大生產量進行設計,并按照不同生產季節可實現對廠房的綜合利用,進行廠房布局和設施選擇。專一為羊肚菌菌種生產做一個標準化廠房就比較雞肋,通常羊肚菌菌種生產就兩個多月,剩余的近10個月如果沒有其他項目匹配,廠房的利用率就大打折扣。
三、廠房的布局
整個廠區如圖5.2.1《羊肚菌生物學與栽培技術》所示,包括辦公區域、生活區域、廠區安全設施、儲物室、原料倉儲、堆料區、拌料裝料區域、滅菌區域、冷卻接種區域、養菌區和低溫儲藏區,根據潔凈度要求,對可能產生污染或揚塵的操作區域如堆料、拌料區需要安置于下風口,或者遠離潔凈區域如冷卻、接種、養菌區域,且按風向呈平行狀。廠區內有相應的綠化帶,減少揚塵。

標準化羊肚菌菌種廠房設計規范(劉偉繪制)
原料倉庫:用于儲存麥粒、麩皮、木屑、稻谷殼、玉米芯等大宗原材料。

堆料區
儲物室:用于存放生石灰、石膏、原種瓶、菌袋、菌簽、小型設施和各類生產用雜物。
堆料區:在羊肚菌的原種、栽培種及外源營養袋生產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木屑、稻谷殼、玉米芯等原料,這類原料的吸水性較差,需要預濕堆置,該區域產生的污染物最多,通常置于廠區的一腳,遠離潔凈區域。

周轉區域
拌料裝料滅菌區:菌種廠的整個生產區域,包括原種、栽培種和外源營養袋的生產。在當前的栽培技術體系中,小麥是重要的原料。小麥的浸泡需要特定的浸泡池;拌料區和裝料緊鄰,可以做成6 ~ 8 m高的寬敞鋼架結構,便于通風和操作;滅菌鍋設置在裝料區附近,直接將裝好的袋子(瓶)置于滅菌鍋中滅菌,減少中轉。



拌料操作、高壓蒸汽滅菌、常壓蒸汽滅菌區
冷卻接種區:冷卻間的目的是為了將滅好菌的袋子冷卻降溫和接種前的中轉,屬于潔凈區。房間需要裝配空調,墻面、地面做防塵處理,需要盡可能地保持滅菌后的袋子表面處在無菌狀態。冷卻間和接種間緊鄰,冷卻的干凈袋子直接從內部開的門洞轉運至接種間進行接種操作,接種室是絕對的無菌車間,是所有廠區內要求最嚴格的,因此,需要在進門處設計緩沖間,空間要求干燥、防塵防潮、空氣潔凈、低溫、光線明亮,地面、墻體光滑,便于清掃、消毒。

冷卻及接種間
養菌室:養菌室是用來培養各級菌種的房間,要求控溫控濕、通風、避光、防塵防潮、地面墻體潔凈光滑、便于清掃消毒;通常情況母種、原種、栽培種可共用,沒有嚴格的區分,但有條件的菌種廠可將母種和其他菌種區分開來。

養菌間
低溫儲藏室:來不及使用的菌種一定要置于低溫環境下儲藏,避免菌種在高溫下的持續發育,導致老化。
實驗室和化驗室:用于母種制作、遺傳育種實驗開展、菌種檢查、菌種留樣的功能場所。

小型實驗室
所有的區間水電、消防安全配備到位,分工明確。
劉偉授權易菇網獨家刊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劉偉授權易菇網獨家刊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