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菜價漲漲跌跌,只有蘑菇價一直這么堅挺!平菇價就沒低過3元1斤,金針菇也一直在4元以上,而剛上市不久的雞腿菇約要6元1斤。”面對居高不下的蘑菇價格,不少菜農對發展食用菌躍躍欲試。
香菇、平菇、金針菇、杏鮑菇、海鮮菇、雞腿菇…… 現在的超市、賣場中蘑菇品種繁多,少說也有20余種。據專業人士介紹,目前商業化栽培的食用菌種類已達40余種,已發展成為繼糧、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種植產業。去年,我國食用菌產量達202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
大眾菇:投資小效益高
據老菇農們介紹,種菇不但棚室簡單,投入遠低于蔬菜大棚,而且在原料上的替代品很多。例如,眼下原料棉籽殼成本高漲,就可用木屑、玉米芯等代替。而牛馬糞、雞糞和稻草、秸稈等就可以“廢物利用”,種植出營養豐富的雙孢菇、球蓋菇等。
“眼下高溫多雨,空氣濕度高,特別適宜菌類生長。一畝多地的大棚能產2萬多公斤菇,預計我這一茬收入可達4~5萬元。現在種菇可比種菜強多嘍!”隨州厲山鎮的菇農老許自豪地說。
特色菇:發展前景看好
特色菇的前景更被專家們看好。
以巴西菇為例:2010年,巴西菇最低價格為每公斤60~70元,質量稍好的能賣到80元/公斤以上。兩個勞動力的家庭種植戶,每年凈收入能達到3.2~6.4萬元。
湖北省特色菇種植雖起步不久,但精深加工產品,如休閑產品、功能飲品、膠囊、藥酒等,都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省食用菌協會副秘書長許景聞說:“通過提高科技含量,開發附加產品,從而有效延長食用菌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能規避風險,實現農民和企業雙贏。”
旺季來:價格還要漲
據了解,2011年食用菌的主料棉籽殼價格高漲,種植成本明顯升高;加之越夏種植難度較高,今年夏季食用菌生產的投料量一直處于低水平。但我國的食用菌內需和出口同樣旺盛,需求量將比往年加大。
湖北省一直是食用菌出口大省,今年1~5月,隨州市食用菌出口值達1.413億美元,與往年相比呈穩步增長。專家稱,11月份是食用菌銷售旺季,價格還可能大幅上漲。
此外,專家特別提醒農民朋友:種植食用菌應走大眾菇和特色菇相結合的路子,品種太單一,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和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