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專家組前往蓬溪考察蘑菇產業發展。看到蓬勃發展的蘑菇基地,洋專家翹起大拇指說:“蘑菇產業在蓬溪發展很好,我們也是前來取經的。”的確,蓬溪自發展蘑菇產業以來,小小蘑菇每年帶來稅收1000萬元,也為當地農民架起了致富的金橋。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蘑菇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蓬溪2007年奔赴各地考察發展現代農業時引進了蘑菇產業,每年帶給當地的政府稅收1000萬元。蓬溪的蘑菇產業基地利用政府政策的扶持+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給當地農民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在基地上班的梁素蓉說:“在基地上班,我們老兩口一個月還能拿到3000元。”
在基地附近,我們可以看到成排的小洋樓,條條柏油路直通農戶家門口。基地附近的種植戶楊磊說,“有了基地的帶動,我們不缺技術,也不缺銷售渠道,種植蘑菇一年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左右。”據蓬溪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形成規模的有30戶,基本上都實行的是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模式,以龍頭企業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牽頭大力發展。目前,共建有蘑菇基地2萬畝,其中科技示范區0.8萬畝,帶動附近農戶和業主種植1.2萬畝,年產值約24億元。
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專家組在考察時表示,蘑菇產業在四川發展很好,特別是在遂寧帶給當地政府一筆相當大的稅收,我們也是前來取經的。
面對蘑菇產業的大好形勢,蓬溪相關部門對蘑菇產業未來發展作了思考。相關人士表示,除大力建設種植基地外,還可以在產品開發上下功夫,讓產品形成特有的包裝,打造自己的產業品牌。要認真做好食品產業安全問題的檢查,做到保質、保優,使蘑菇產業得到更好地發展,帶動農戶致富。 (實習生 李海波)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蘑菇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蓬溪2007年奔赴各地考察發展現代農業時引進了蘑菇產業,每年帶給當地的政府稅收1000萬元。蓬溪的蘑菇產業基地利用政府政策的扶持+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給當地農民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在基地上班的梁素蓉說:“在基地上班,我們老兩口一個月還能拿到3000元。”
在基地附近,我們可以看到成排的小洋樓,條條柏油路直通農戶家門口。基地附近的種植戶楊磊說,“有了基地的帶動,我們不缺技術,也不缺銷售渠道,種植蘑菇一年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左右。”據蓬溪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形成規模的有30戶,基本上都實行的是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模式,以龍頭企業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牽頭大力發展。目前,共建有蘑菇基地2萬畝,其中科技示范區0.8萬畝,帶動附近農戶和業主種植1.2萬畝,年產值約24億元。
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專家組在考察時表示,蘑菇產業在四川發展很好,特別是在遂寧帶給當地政府一筆相當大的稅收,我們也是前來取經的。
面對蘑菇產業的大好形勢,蓬溪相關部門對蘑菇產業未來發展作了思考。相關人士表示,除大力建設種植基地外,還可以在產品開發上下功夫,讓產品形成特有的包裝,打造自己的產業品牌。要認真做好食品產業安全問題的檢查,做到保質、保優,使蘑菇產業得到更好地發展,帶動農戶致富。 (實習生 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