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政府獎勵”詬病,指向了首家披露半年報的創業板公司星河生物。7月15日,東莞市的星河生物,成為首家披露半年報的創業板公司,公司凈利潤增長114%。不過,公司每股收益0.19元,同比下降26.92%,公司業績增長來自政府獎勵等,引來不少的質疑。
星河生物公司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171.84萬元,同比增長40.12%;凈利潤2818 .55萬元,同比增長114.49%,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利潤的大幅增長,卻主要依靠政府的獎勵資金。星河生物表示,利潤總額較上期增長147.37%,主要是河南子公司收到政府獎勵資金2080.19萬元。公司營業收入較同期穩步增長,主要是產能銷量提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不過,從中報可以看出,如果剔除政府獎勵的部分,星河生物的主業經營方面,產能銷量有所提升,但主營業務產品盈利能力這一重要指標,卻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根據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為35.68%,較上年同期下降1.33個百分點。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8.16億元。
星河生物此前一直被交易所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看好,公司主營業務為鮮品食用菌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采用工廠化的生產模式,主要產品包括金針菇、真姬菇和白玉菇三種鮮品食用菌。作為一家上市不久的企業,公司上市后募集資金的使用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中報顯示,公司超募資金為4.36億元,已經使用的超募資金為2.3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清溪九鄉基地項目順利完工并達產,募投“韶關食用菌生產線整體技術改造項目”和“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技術改造項目”以及河南新鄉基地均按計劃正在實施。但是不是一旦投資就產生效益呢?
星河生物解釋,由于募投項目建設期的原因,公司募集資金的投入到實際產生效益仍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公司凈利潤的增長速度在短期內將可能低于凈資產的增長速度,存在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