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幕中,舒洪鎮香菇市場繁忙景象,當天的香菇在當夜裝車啟運。(許小峰) |
食用菌是我縣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2010年全縣食用菌生產量為5360萬袋,其中香菇4740萬袋,各類珍稀菇620萬袋,食用菌鮮菇總產量39610噸。舒洪鎮的食用菌生產已近二十年,總體上一直穩步發展,成為該鎮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食用菌的銷售渠道通暢,麗水、杭州、寧波、上海、溫州等地市場都有舒洪香菇的份額,而且價格看好,舒洪鎮食用菌生產面積呈穩中有升趨勢。在舒洪鄰近各畈,農戶搭建新菇棚的熱情高漲。近年來,該鎮通過食用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杏鮑菇、秀珍菇等新食用菌類異軍突起,一舉打破香菇作為食用菌類中的“大戶”、“霸主”地位。二十年來,從剛開始香菇發展不足百萬袋,從業人員不足100戶,到現在香菇發展700萬袋,從業人員324戶,舒洪的香菇生產更是經歷了華麗的蛻變。
種植方式轉變,農戶嘗到了科技種植的甜頭。“以前菇農種植香菇大多都采用蔭棚,完全靠天吃飯,而且病蟲害多。現在基本上采用了大棚種植香菇,香菇生產上了一個臺階。”李存義說。技術水平提高是舒洪食用菌發展壯大的一個致勝法寶。像以前的一個滅菌灶最多只能給1000袋的香菇滅菌,現在的滅菌灶經過工藝的不斷改進,可以滅菌近6000袋。再如,以前給食用菌接種要用接種箱,為了防止帶入不利于食用菌生長的細菌,操作人員只能用手伸進去操作,工作效率低不說,接種質量也不穩定。現在可好了,接種箱改成了接種室,只要防護措施得當,操作人員可直接進入接種室操作。
食用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家族”增添新成員。“以前我們只是單一的從事香菇、平菇類食用菌的發展。種類單一,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通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后,杏鮑菇、秀珍菇、黑木耳成了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該鎮的工作人員說。
政府重視,農民增收致富愿望強烈。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業局專門成立了菌辦,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開展各項技術培訓,鎮農技站也在技術上面不遺余力的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農民發展香菇種植的積極性提高。同時,農民朋友之間通過傳幫帶,也進一步促進了香菇產業的發展壯大。如今,該鎮平均每戶種植香菇的數目增多,以前一戶最多種植香菇5000袋,現在僅冬菇種植不少農戶就發展了二三萬袋。該鎮的菇農何衛燦和何錦盛倆人,依靠本地良好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小氣候,僅冬菇就各自發展了4萬袋。菇農舒大貴,發展了香菇1.8萬袋,其中黑木耳就發展了1.5萬袋,成了全鎮發展黑木耳量最多的菇農。
據了解,2009年舒洪全鎮的食用菌產業產值達3000萬元。該鎮2010年已發展秋季菇、夏菇700萬袋,另外還有杏鮑菇、秀珍菇、黑木耳266萬袋。從事香菇種植農戶有324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