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當記者來到位于寧河縣廉莊鄉岳道口村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時,25歲的付樹軍正在實驗室里仔細端詳著菌種的生長情況。從2009年1月至今,小付每天都要穿梭于村委會和基地間,身為“村官”的他在干好日常行政工作之余,主動請纓深入到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與食用菌實驗室為友,和農民為伴,同吃同住打成一片,虛心學習種植技術的同時,又將在農業大學學到的知識傳播給村民。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就要將自己的青春年華貢獻給家鄉的這片土地。”
種植食用菌成了行家里手
“我是個地道的‘農村娃’,對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特殊感情。”付樹軍對記者說道。兩年前,剛剛從東北農業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的付樹軍得知家鄉有招考村官的計劃,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考試,最后當上了岳道口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在工作中,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提高生產效益,尤其是定點深入到食用菌生產一線,參與育種和生產等環節。經過近兩年的摸爬滾打,付樹軍已經從一個毛頭小伙成長為食用菌種植方面的行家里手。“我掌握了最新的技術,農民有實際操作經驗,雙方一結合,既幫扶了他們,我也得到了鍛煉提高。”小付說。如今村里的食用菌制種成功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
愿為家鄉貢獻青春年華
愛琢磨的付樹軍已深諳蘑菇的習性,成為基地里的中堅力量。他將自己在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成了一名知識型人才。經過近兩年的一線實踐,付樹軍發現基地里用來發酵的牛糞全部來自外購,有的甚至摻了土,這嚴重影響了牛糞的品質。針對這個問題,付樹軍提出了一個想法:“在基地里搞幾個大棚養牛,這樣不僅可以為基地供應新鮮牛糞,牛肉還能用于銷售,兩全其美,實現制種、生產、銷售一條龍,解決更多的村民就業。”目前,他正在為這個想法做各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