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內已發展林下經濟10000畝,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10000畝(攝影:楊秋煜)
天津靜海縣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林地散養禽等特色優勢產業。(攝影:孔飛)
天津靜海縣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積極發展林地食用菌種植,通過自產菌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攝影:孔飛)
天津靜海縣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攝影:孔飛)
天津靜海縣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攝影:楊秋煜)
黃金菇種植大棚。天津靜海縣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現有林下經濟4500畝、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4455畝。(攝影:孔飛)
金秋時節,踏入靜海西北部地區的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放眼望去,滿眼一片蔥綠。風起時,林濤陣陣,碩果飄香……給人美的享受。兩年間,1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新植樹木6萬多畝、發展林下經濟1萬畝、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1萬畝,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散養禽,棚室蔬菜、瓜果、花卉觀光苗圃等特色優勢產業;據科學測算,畝均增收8000至10000元,“林海”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區,農民增收致富的基地。
思路決定出路,眼光決定財富。一時間,一個以“政府搭臺,農民唱戲”,大力發展植樹造林的熱潮在全縣興起。為做好扎實推進,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管委會,統籌開發建設路橋、水電等基礎設施,鼓勵采取“公司加基地加農戶”或“合作社加基地加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目前,示范區內有食用菌產銷合作社、家禽產銷合作社、蔬菜產銷合作社和西瓜產銷合作社達到40多家。據王口鎮西岳莊村國良食用菌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東國良介紹,合作社負責做產前統一市場調查,給社員提供信息,建議按照市場需求,有選擇地種養適銷對路的產品。同時,為降低種植成本,以批發價統一購買原材料,僅自建菌棒廠提供優質且每個低于市場價0.5元的菌棒,每畝降低3000多元的種植成本。產中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指導,長期聘請兩名高級技術人員,巡回指導生產,保證了產品品質和產量不斷提高。產后統一組織銷售人員與一些大中型批發市場聯系,定價銷售,同時為預防生產旺季食用菌滯銷,合作社興建了保鮮庫,減輕了社員的銷售壓力。兩年來,入社村民已達150戶,占全村一半以上。
兩年間,示范區已發展林下經濟10000畝,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10000畝,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林地散養禽、棚室蔬菜、棚室西瓜、果品、花卉、觀光苗圃等特色優勢產業,涌現出“弘歷福”西瓜、“口頭福”香菇、“鳳英”蘆筍、“綠康”雞蛋等一批園區特色品牌,年增經濟效益2.4億元,帶動了2.6萬戶農民增收致富。西岳莊村第一批入社的張廣水說:“前幾年,自己種了50多畝林地,建大棚搞食用菌,收獲后自己銷售,收入有限。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將50畝林地參股入社,現在只需照顧好菌棒,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銷售由合作社負責,價錢也好,一年收入10多萬,省心又增收。”
滿目蔥蘢,綠意醉人,樂壞農家。隨著科技興農的逐步深入,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將愈來愈顯示出其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預計到2011年,100平方公里林海資源將會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生態環境條件顯著改善。屆時,將形成循環共生系統,農產品全部達到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標準,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將成為靜海生態、社會、經濟效益俱佳的“綠色循環體”。(袁廣齊 通訊員廣路 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