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方縣東關鄉七家田社區天麻種植基地,30余名務工群眾忙著挖土、培育菌材,為冬季天麻種植做好準備。
七家田社區擁有大量林地,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林地資源,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是七家田社區“兩委”反復思考的問題。
“剛開始謀劃時,群眾盤活林地的意愿強,大家都想找到一條增收的新路子。”七家田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張明松介紹,針對群眾關切,社區“兩委”迅速組織實地調研、專家論證和民主協商。
在得知林下天麻種植僅利用林下空間和腐殖層,不僅能增收,還能促進林地腐殖質循環、保持水土,且七家田社區的海拔、森林覆蓋率以及土質都適合種植天麻后,林下天麻種植方案一致通過。
今年年初,七家田社區引進大方輝煌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社區居民增收。
“3月份的時候,我們開始育種,原計劃種植800畝天麻,目前種子出芽率很高,我們計劃將天麻擴大至1000畝,10月份就開始種植。”該合作社負責人王永行說。
王永行2016年開始種植天麻,不斷積累經驗后,在天麻種植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選用本地優質烏天麻菌種,嚴格控制在25℃以下的坡地林間種植,利用腐殖土和闊葉樹木屑培育菌材——這些細節是保障天麻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帶著技術來種植天麻的王永行,種植的天麻供不應求,絲毫不擔心銷售問題,也給當地群眾吃下了“定心丸”。
“3月份來基地干活,一年到頭都有活干,天麻種出來賣了我們還能分紅。”村民黃忠瓊笑著說。
目前,該基地育了50多噸種子。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累計發放務工工資近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