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店的棚,瓦店的料,瓦店的蘑菇品質妙?!痹诎不帐「逢柺信R泉縣瓦店鎮瓦店社區食用菌產業基地,一排排智能溫控大棚在陽光下泛著銀輝,棚內層層菌架上,圓潤飽滿的雙孢菇如繁星般簇擁生長,馥郁清香撲面而來。種植大戶王艷手持測溫儀穿梭其間,仔細檢查菌菇生長情況,并不時叮囑工人:“噴水要均勻,出菇期溫度必須精準控制在17到18度,這是品質的關鍵!”
誰能想到,這位如今的“蘑菇達人”曾是當地首屈一指的養豬大戶。2005年,王艷投身肉豬養殖,憑借敢闖敢試的勁頭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到2009年,她的養豬場生豬存欄量已達3000頭。與天邦企業合作后,經營風險有效降低,也讓她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與資金。2022年,王艷毅然轉型,投資2000多萬元,在瓦店社區流轉土地,建成占地50000平方米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基地,其中包括78座智能溫控大棚及冷庫、儲料倉等配套設施,開啟了雙孢菇種植的全新征程。
“創業之路滿是艱辛!”王艷回憶道。為攻克種植技術難關,她帶隊遠赴靈璧等地取經,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只為保障每一朵蘑菇的上乘品質。雙孢菇種植對基料和環境要求嚴苛,她跑遍全縣養牛場鎖定優質牛糞,從河南等地購入高品質玉米芯?!懊總€大棚一茬菇就需13.5噸牛糞、7.5噸玉米芯,上料時棚內溫度超70度,全靠人工搬運,大家出來時渾身濕透,每個人出來都像洗了澡一樣?!奔幢闳绱?,王艷和工人們始終堅守,工人胡秀娥說:“大家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就像一家人。”憑借這份執著,從基料發酵、菌絲播種到覆土出菇,每個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如今每個大棚年產出商品菇達45000斤,一茬可采摘四五次。
如今,瓦店鎮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從養殖轉型到菌菇種植,從單打獨斗到聯農帶農,瓦店鎮正以“小蘑菇”為支點,撬動產業發展大格局,書寫著強村富民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