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時節,位于臨泉縣瓦店鎮瓦店社區的澤興農業有限公司內,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公司的智慧大棚內,上下五層菇床上,一朵朵雙孢菇圓實肥碩、長勢喜人。
“一個智慧大棚種植面積500平方米,一年種3茬雙孢菇,總產量2萬斤左右,按收購價每斤3元計算,一棚雙孢菇年產值約5.5萬元。”算著收入賬,公司負責人范中營的臉上樂開了花。
瓦店鎮是傳統農業大鎮,發展種植、養殖每年都會產生大量農作物秸稈和禽畜糞便。為破解廢料處置難題,該鎮多方尋找解決之道,最終把目光落在“吃”上——鼓勵種植大戶發展食用菌產業,消納農作物秸稈及禽畜糞便。
2022年,范中營引進澤興農業食用菌種植項目,主要種植草菇和雙孢菇。為提升“畝均效益”,他先后建設78個智能控溫型大棚,滿足食用菌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的不同需求,實現四季輪種。
在消耗秸稈和禽畜糞便方面,范中營采取“一料兩菇”栽培新模式,即利用草菇和雙孢菇對基料的分解能力和對溫度要求不同的特點,先栽培草菇,待草菇收獲后,再用栽培過草菇的基料加上畜禽糞便,種植雙孢菇。
“具體來說,先將廢棄秸稈和牛糞混合發酵,培養成基料后種植草菇,經過45天生長,可產6000斤草菇。草菇采收后,接著對基料二次利用,再種雙孢菇。”范中營介紹,一個500平方米的大棚,一茬消耗50噸廢棄秸稈和8噸牛糞,該種植模式既提高了生產效益,又實現變廢為寶。
小小食用菌,一頭連著“菜籃子”,一頭鼓起“錢袋子”,在企業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
“我主要負責雙孢菇采收和分揀,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村民郭東寶是該公司的員工之一,在家門口就業讓他有了滿滿的幸福感。遇到采收高峰期,公司用工人數達到100人左右。接下來,范中營打算帶動有意愿的農戶發展菌菇種植,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如今,食用菌已成為瓦店鎮的主導產業之一,當地探索出一條“秸稈綜合利用+食用菌種植+有機肥生產”的綠色循環產業發展之路。瓦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負責人蔡清華表示,該鎮將充分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條件,不斷發展壯大食用菌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