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余音未散,汪清縣便被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銷售景象點燃,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這里正以木耳為“筆”,描繪著鄉村振興、百姓致富的壯美畫卷。
1月23日,在汪清鎮食用菌產業園的菌包生產車間,巨大的拌料機飛速旋轉,將各種原料均勻混合,散發出泥土與木屑的獨特氣息,仿佛在孕育著生命的希望。工人們在機器旁忙著裝袋、倒輔料、封口、插棒、裝筐……瞬間一袋袋菌包就被生產了出來。
“以前裝袋、倒輔料、封口這些活兒都得靠人工一點點來,又累效率還低。現在有了這些自動化設備,不僅輕松多了,產量還翻了好幾番。”該產業園負責人閆風海指著設備說,為了進一步提質增效,生產車間采用了當前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套袋、上筐及翻筐機,這些先進設備大大減少了人力投入,每條生產線由原來4人操作變為僅需1人即可完成,人工效率較之前提升75%以上,每年可節約直接成本27萬元。“這是我們的新型高壓滅菌鍋。”在閆風海身旁,新型高壓滅菌鍋正全力運轉,這可是提升菌包質量的“秘密武器”。相比傳統的常壓滅菌鍋,它滅菌溫度更高、更徹底,廢菌率降低了50%以上,為后續木耳的生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閆風海介紹,今年木耳菌包訂單高達400萬袋,目前原材料準備充足,工人們干勁十足,正按照計劃有序推進生產,預計在3月末之前就能完成所有生產任務。
把目光投向汪清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的發貨現場,這里同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員正緊張而有序地搬運著木耳。他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從倉庫里搬運貨物,有的負責清點數量,有的負責指揮裝車。
春節前是木耳等干貨的銷售旺季,每隔三至五天,就有一輛輛大貨車滿載著汪清木耳駛向全國各地。每輛貨車上都裝著2000多件貨品,場面十分壯觀。據該公司生產經理張強介紹,目前已有訂單大概7000到8000多箱,每周生產量約2000箱左右,到月底之前,還預計要發出去兩到三車的貨品。從去年開始,公司投入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不僅保證了生產效率,還提升了產品質量,使得汪清木耳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近年來,汪清縣全力打造黑木耳特色品牌,木耳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門口就能從事木耳種植相關工作,實現了增收顧家兩不誤。“以前出去打工,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幾次家。現在在家門口種木耳、干活,既能照顧家人,又能掙錢,生活越來越好了。”工人們開心地說道。
汪清木耳憑借著先進的生產技術、穩定的產品質量和廣闊的銷售渠道,在生產銷售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2025年,汪清縣將繼續推動木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讓小小的木耳將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汪清縣的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