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林下經濟是近年來我縣重點發展產業,那要如何實現林下經濟生態循環發展,浙江新欣菌業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突破口,率先引進天麻種植,實行“麻菌”輪作。今天的《五山聯動·與山共興》系列報道,我們一起去“麻菌”輪作的金朱林場看一看。
上午十點,金朱林場里一派忙碌景象,人工挑送木材的,在栽培壟放置木材的,種植技術指導的,現場交流聲和勞作聲不斷,這是由浙江新欣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浙江藤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展的林下天麻種植項目。項目技術總監鄭伏燦拿著兩塊木材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做的是培養菌柴的前期準備。
“培柴需要培一年,但是今年我們是培好的木材和新的放在一起,明年開春了先放蜜環菌到木材上,培養出菌索,天麻的生長靠菌索提供。種下麻籽后,第一期靠培養好的菌索提供營養,后期靠新培養的菌索提供生長營養,不需要任何的化肥。”藤笙農業金朱林場林下天麻種植項目技術總監鄭伏燦介紹道。
鄭伏燦說,眼下金朱林場的土壤環境和氣候都非常適合天麻的種植,并且能夠完美實現與紅托竹蓀的輪作。
據藤笙農業金朱林場林下天麻種植項目負責人呂品煜介紹,在之前紅托竹蓀項目中,金朱林場的土壤環境、土壤基礎檢測,包括一些土壤營養的培育都已到位。根據土壤的休息期,在十個月的一個種植周期后,可以再更換種植方式,整體的種植過程會有四到五年,每年都能有成果。
據悉,此次“麻菌”輪作將要種植的是紅麻和烏紅雜交兩種,為了能夠成功培育出品質上佳的天麻,藤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特地從陜西運送白荔樹作為蜜環菌的培養柴,眼下只能先鋪設“苗床”,待春節后再進行蜜環菌的培育和天麻籽的放置。
呂品煜說:“天麻具有藥用價值,同樣也是適合食補的食材,我們非常有信心讓它可以在文成落地,不擔心它的市場需求,而是更注重把天麻的品質先做好。”
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近年來的市場也從藥用市場向食用和保健市場的轉變。上一年,新欣菌業有限公司引進種植紅托竹蓀讓林下經濟成為可能,而今輪作天麻也將實現林下生態循環種植,進一步挖掘林下經濟的效益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
呂品煜表示,今年會在金朱林場先試種兩百畝左右,試驗成功后將進行大規模的種植。接下來,將大力推動進行天麻種植,引入深加工,讓林下經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同時,希望通過林下經濟的發展,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的農戶實現共同富裕。
來源:文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