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袋養料種植的榆黃菇可以摘7茬,每茬有0.5斤左右,按現在市場價格15元/斤來算,一袋養料袋產值在45到75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在廣西上思縣那琴鄉龍樓村附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防城港市科技特派員陸美龍一邊展示一束金黃色的榆黃菇,一邊高興地說。
今年3月初,該基地從叫安鎮百包村黃天黨的桑園采收桑枝,經過粉粹、調配制成食用菌的培養料,再消毒、裝袋后轉入種植大棚,接上菌種就成為生產食用菌的菌包。“這里擺放的養料袋有差不多3000袋,都是用桑枝粉粹做成的養料,我們計劃種植2萬袋。”陸美龍說。
陸美龍介紹,榆黃菇種植門檻比較低,利于推廣,普通的大棚就能滿足其生長需求,管理也比較簡單輕松,而且產菌多,價格穩定,如果制成干貨售格更高。此外,該基地的大棚還種植紅平菇、雞腿菇、豬肚菇、金福菇、桑黃、鮑魚菇、猴頭菇、赤松茸、茶樹菇等十幾種食用菌。
據悉,今年上思縣積極開展桑蠶產業園建設,在全縣大力發展桑蠶產業,要打造萬畝蠶桑種植區和百畝標準桑蠶養殖區。同時,充分利用桑樹枝條作為食用菌的養料種植食用菌,優化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延伸桑蠶產業鏈,發展本土特色產業,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桑蠶產業綜合效益,降低種桑養蠶產業風險,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3月初,該基地從叫安鎮百包村黃天黨的桑園采收桑枝,經過粉粹、調配制成食用菌的培養料,再消毒、裝袋后轉入種植大棚,接上菌種就成為生產食用菌的菌包。“這里擺放的養料袋有差不多3000袋,都是用桑枝粉粹做成的養料,我們計劃種植2萬袋。”陸美龍說。
陸美龍介紹,榆黃菇種植門檻比較低,利于推廣,普通的大棚就能滿足其生長需求,管理也比較簡單輕松,而且產菌多,價格穩定,如果制成干貨售格更高。此外,該基地的大棚還種植紅平菇、雞腿菇、豬肚菇、金福菇、桑黃、鮑魚菇、猴頭菇、赤松茸、茶樹菇等十幾種食用菌。
據悉,今年上思縣積極開展桑蠶產業園建設,在全縣大力發展桑蠶產業,要打造萬畝蠶桑種植區和百畝標準桑蠶養殖區。同時,充分利用桑樹枝條作為食用菌的養料種植食用菌,優化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延伸桑蠶產業鏈,發展本土特色產業,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桑蠶產業綜合效益,降低種桑養蠶產業風險,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