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歙縣森村鄉漁岸村的木耳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接種、堆棒。放眼望去,一排排木耳接種機、接種棒整齊劃一,大家分工明確,有的接種,有的搬運,有的堆放,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食用菌車間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體面勞動,每天務工工資120元左右,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增收。”參與工作的村民說。當天有48人參加生產,木耳生產近6個月,預計每年發放當地村民務工工資50萬元,深受村民的歡迎。
據了解,木耳種植項目是森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次大膽嘗試。為發揮良好的林木資源和氣候優勢,構建現代農業體系,該鄉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通過引進新品種皖黑木耳1號、2號種植、依托新技術,推動木耳產業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讓食用菌成為帶動群眾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我們從去年11月份就開展了市場調研和前期準備工作,現已經投資100萬元,在漁岸油段流轉水田40畝,建成經濟發展試點項目示范園1個,養菌基地1座,食用菌種植基地2個和年生產100萬棒菌棒廠一座,總面積達到40畝以上。”歙縣石爾山食用菌廠負責人程凌泉介紹說。
程凌泉是引進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鄉始終圍繞種植加工等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通過探索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新機制,推動科技充分發揮產業人才引領作用。不斷吸引本土在外經商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回鄉創辦基地,形成“黨組織+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產業聯動之路。目前,已建成卓宏有機蔬菜基地、華琥紅心獼猴桃基地、幾維四季果園基地等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切實將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