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如今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近日,在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北馬鹿村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香菇小鎮出菇大棚內,一位村民說起工作崗位來非常滿意。
“我們以政府引導、龍頭帶動、金融助力、農民參與的模式,在淄川區內集中實施食用菌種植。”淄川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利民說,目前淄川區食用菌種植面積達840畝,年產值4.5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2400人。
2022年5月,淄川區啟動了“百村示范萬戶共富”工程,計劃利用2年時間,在山區庫區100個村高標準建設1000個智能香菇種植大棚,引領1萬戶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迄今為止,已建設北方香菇小鎮1處,黃家峪、北石、張家等村小型種植基地多處,共計200多個食用菌大棚,年產值達7000萬元以上。
借助龍頭優勢,采取“公司+基地+村+農戶”的產業模式,近年來,淄川區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解鎖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密碼”。此外,淄川區還實施食用菌幫扶產業,持續投入資金2921萬元,建設實施了13個項目。截至2022年底,昆侖、嶺子、太河、鐘樓等鎮辦實施的項目均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項目年產值達2000余萬元。
“除了嶺子鎮,寨里鎮、西河鎮、昆侖鎮等鄉鎮都啟動了羊肚菌種植,羅村鎮試種的赤松茸也迎來了豐收。”王利民說,淄川區的食用菌種植已經形成了以香菇、平菇、羊肚菌種植為主,各類特色菌種“多點開花”的格局。
今年以來,淄川區在品種改良及選育、高效栽培與栽培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立食用菌質量安全評價機制等方面,加速出臺相關政策和實施方案,建立了淄川區食用菌種質資源保存數據庫,更好地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