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富溪鎮因地制宜依托龍頭家庭農場發展食用菌產業,吸引村民就近就業,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也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日前,記者在東興區富溪鎮來鳳村的懷娟食用菌種植家庭農場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制作菌棒和裝載上車,現場一派繁忙。在另一邊的儲存室內,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圓潤飽滿、肉厚質嫩的菌菇結綁在一起,長勢喜人。家庭農場負責人黃新偉正在采摘成熟的蘑菇。
今年54歲的黃新偉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逐漸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食用菌種植技術模式,種植規模從最初的10萬個菌包發展到如今的350萬個菌包。這里常年培育的菌類,包括平菇、鳳尾菇、姬菇、袖珍菇、榆黃蘑等多個品種,年產值可達700萬斤,產值超過1400萬元。
隨著食用菌產業日益壯大,這個食用菌種植家庭農場憑借生產環節干凈、衛生,工作輕松的優勢,吸引了20名村民就近務工,讓村民們的錢包逐漸鼓了起來,李秀華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在這里上班,讓她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不僅每月能掙2千元左右勞務費,還能就近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
據了解,為讓特色食用菌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持續為村民帶來增收,黃新偉還準備探索食用菌產業工廠化、智能化、設施化發展之路,并通過“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拓寬生產范圍,提高生產效能,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黃新偉計劃發展有土栽培,將羊肚菌、雞腿菇菌包發給村民,實行村民種植、農場回收的生產模式,然后修建冷庫、烘干房,進一步滿足線上線下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