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立足邊境村情,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合作種植項目,進一步拓展了邊民產業增收的新路子,有效推進興邊富民、守邊固邊、強邊固防。
眼下,正是黑木耳的收獲季節,在武德鄉武德村板急屯,邊民黃慶勇5畝多的黑木耳種植基地也迎來了采摘的高峰期。放眼望去,一樁樁黑木耳菌棒交織而立、整齊排列,菌棒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因黑木耳采摘、晾曬等工作用工需求量大,黃慶勇還請來了周邊村民幫忙采收,也讓他們有了在家門打零工增收的機會,大家都為這樣的特殊“春收”感到開心。
龍州縣武德鄉武德村板急屯村民蘇翠蓮表示黃慶勇的木耳長得很好,他有收入,我們也有收入,很高興。
龍州縣武德鄉武德村板急屯村民黃慶勇表示租這塊地來種植黑木耳,因為離家比較近,還可以打理一些副業,這個項目是縣政府推下來菇業守邊,我算了本賬,利潤其他方面還可以,所以我愿意在這里種植黑木耳,也不出去打工了。
2022年以來,龍州縣立足邊境村情,因地制宜,由縣農業農村局攜手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實施“菇業守邊”行動,在 5 個邊境鄉鎮發展食用菌合作種植項目,通過“黨組織+企業+合作社+黨員中心戶+群眾”的發展模式,鼓勵合作社、村民利用庭院、樓頂、陽臺、空房、閑置地塊等區域發展食用菌種植,由企業負責統一提供菌棒、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收購銷售、統一年底分紅。通過實施“菇業守邊”行動,龍州縣2022年生產菌棒4000萬棒,年產食用菌達1.8萬噸,年銷售收入1.9億元,農戶年均分紅收入達1萬元以上,累計新增就業崗位300多個,人均月工資2500元以上。
目前,龍州縣已在5個邊境鄉鎮推廣種植黑木耳近24萬棒,預計到今年3月底可實現種植收入36萬元,戶均增收6000元左右。既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又進一步拓展了邊民產業增收創收的新路子,有效推進興邊富民、守邊固邊、強邊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