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老馬鎮新河村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示范引領作用,以組織“同建”為基石,以資源“同聚”為引擎,以產業“同富”為目標,探索建立“黨建+產業三同”工作法,全面實現產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走出了一條“黨建育農、資源帶農、產業富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又一幅鄉村宜居畫卷正在徐徐打開。這個昔日的省級貧困村,如今已蛻變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日前,在新河村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恰逢三臺縣老馬鎮黨委書記任地帶領有關人員到該村指導鄉村振興工作,并詳細了解了羊肚菌、大球蓋菇等發展情況。任地強調,在當前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的重要抓手,全鎮進一步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美化村容村貌,共同打造“有亮點、富質感、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在現場,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羊肚菌和大球蓋菇,這些“小腦袋”帶著致富的希望,將成為市民春季餐桌上的珍饈美饌,讓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村民們有的采摘,有的打包裝箱,忙的不亦樂乎。“現在黨的政策真好,我們在自己的田地里干活,‘上田’就能領到工資。”新河村村民王阿姨說,不僅讓原本閑置的土地得到利用,又富了農民的口袋,讓周邊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據悉,新河村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已成規模,并建立綿陽市農科院科技成果示范展示基地,占地面積達120畝。
“村黨總支依據‘建好一個黨組織、振興一個好產業、致富一方老百姓’的思路抓基本、補短板、強功效,充足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老馬鎮新河村黨總支書記王俊介紹,該村圍繞產業發展和生活需要,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由村兩委牽頭,建立“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推行“6211”(營利按合作社60%農戶20%、村集體和土地流轉戶各10%分成)利益鏈接模式,流轉600余畝土地把監測戶等特殊群體全部引入合作社,為他們提供穩定持續的收入來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探索建立“黨建+產業三同”工作法,全面實現產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走出了一條“黨建育農資源帶農、產業富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