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香菇質優味美,大家可以嘗一嘗。”在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河口鄉河口村的家中,60歲的菇農向興平拿著一包曬干的香菇,在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帶貨”。兩個小時的直播,有40多位顧客下單購買。
遠安是“中國春栽香菇之鄉”,該縣香菇年種植規模6500萬袋,產值達15億元以上。近日,記者走進遠安,探訪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致富傘”的“小香菇”。
1986年,遠安縣大力引進袋料香菇栽培技術,掀起了食用菌發展熱潮。近年來,該縣安排專項資金扶持食用菌產業,并將菌種研發作為農業現代化先導性工程,開發食用菌的飲用、食用、藥用等價值。
2014年,做了30年菇農的向興平開始試水電商銷售。銷量越來越大后,他向當地菇農收購香菇,并把香菇加工成為香菇傘、香菇片、香菇腿等18個單品。2022年,向興平和女兒向桂榮通過電商平臺賣出42萬斤香菇,銷售額達600多萬元。
遠安香菇也走出了國門。在位于遠安縣茅坪場鎮的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上忙碌著,通過清洗、切塊、烘煮、殺菌、裝罐等工序后,一罐罐香菇罐頭便生產了出來。該公司董事長周華雄介紹,可年產5000噸香菇罐頭,主要銷往俄羅斯、韓國、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公司今年已收到1000多萬噸的意向性訂單,預計銷售額可達3000萬美元。”
目前,遠安正由單一的香菇品種向羊肚菌、桑黃等珍稀菌發展,種植珍稀菌近200畝,建成標準化基地18個,該縣現有食用菌企業15家、專業合作社84家、家庭農場20家,從事食用菌種植的農戶8500戶,菇農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遠安縣委書記湯明表示,該縣下一步將繼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調整食用菌品種結構,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實施技改,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