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拂萬物生,隨著春天來臨,各行各業也逐漸復蘇過來。在以食用菌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的黔東南州劍河縣,也在新的一年開啟了新的篇章。
春雨潤新苗,日前,在劍河縣久仰鎮久丟村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數十萬菌棒擺滿了林木之下的每一片土地,在春雨的滋潤下,每一根菌棒都煥發著生機。
“第一批黑木耳剛剛采收完,這幾天連續有雨,過幾天又要組織人手采收了。”久丟村黨支部書記楊通榮看著菌棒上剛剛長出的木耳說道。
自劍河縣將食用菌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以來,久丟村林下食用菌基地便作為該縣食用菌示范種植基地來打造,通過“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持續為該村90戶脫貧戶實現分紅,帶動200余人就近務工實現增收。
“現在我們主要以賣干品為主,很多浙江的老板都等著收我們的木耳呢,都不愁賣。去年我們脫貧戶每戶都分到了2000元的分紅。”楊通榮表示,隨著今年“三社聯動”機制的推進,該村林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也將越來越好。
菌棒種植帶來的生機自然離不開菌棒生產企業的發展。
走進劍河縣岑松鎮食用菌產業園區鹿茸菇菌棒生產線,工人們正忙碌地趕制著新一年的菌棒訂單,裝袋、封口、裝欄、上架,在半自動化的生產線上,一切井然有序。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為進一步實現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劍河縣將食用菌產業發展進行再部署、再規劃。
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縣委、縣政府引進實力雄厚,具有多年食用菌生產、經營經驗的福建省廈門市如意情集團入駐劍河,注冊成立貴州順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食用菌產業園及部分食用菌基地開展技術改造以及管理經營。
“目前我們正在針對現有的菌棒生產線和園區的許多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爭取在今年6月讓我們的產能達到理想狀態。”貴州順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程建華信心滿滿地說道。
據程建華介紹,在技改完成后,菌棒產能將從現在的每日6萬棒增長為每日14.5萬棒,預計鹿茸菇產量可達2.3萬噸。同時,用工量也將從過去的190余人提升至300至500人的規模,進一步助力各地群眾實現就業增收的目標。
食用菌生產的欣欣向榮不僅僅在菌棒生產上,在劍河縣建江菌業食用菌生產廠,一朵朵新鮮的紅托竹蓀長滿了恒溫廠房的每一層育菇架,采摘工人則忙碌地采摘著豐收的竹蓀。
“得益于我們省農科院的技術指導,我們的紅托竹蓀也真正實現了四季種植采收的可能。”基地負責人、貴州建江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敏說。
據悉,紅托竹蓀作為高附加值的珍稀食用菌,一直是該工廠種植發展的重點,但室內生產過去曾面臨著諸多難題,大規模種植一直沒能實現。隨著省農科院提供定點的技術服務指導,難點、困點得到了一一解決。
“從去年5月以來我就長期駐扎在這里,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現在紅托竹蓀的種植基本能夠實現在74天內采收的目標。”貴州省農科院技術服務專家謝德菘說道。
據吳敏介紹,目前,該基地內共有紅托竹蓀育菇大棚55個,每年預計產出紅托竹蓀16萬公斤以上,主要銷往成都、昆明、上海等城市,供不應求。
食用菌的生產、培育、種植僅是該縣食用菌產業鏈條的一部分。未來,劍河縣還將持續優化食用菌產業生產、研發環節,創新拓展深加工產品類型,實現食用菌產業增產提質,以產業帶動助力劍河縣經濟社會穩步發展。